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是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重要力量,也是做好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重要领域,应加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系,在建强组织、强化服务、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强,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基层治理的根基才能稳固。紧紧围绕“行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目标,定期摸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基本情况,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应建快建尽建”。坚持“党员便于活动、党组织利于发挥作用”原则,组织开展“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树形象”行动,成立“先锋骑手”“党员突击队”等队伍,通过整合党建资源,切实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凝聚起来。加强日常教育管理,依托线上平台、各级服务阵地等,采取灵活多样、多边共管的方式,创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形式,持续建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战斗堡垒。
提升暖心服务精准度。聚焦新就业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精准对接需求、加强关心关爱,落实“暖新”实事。持续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方案,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配套升级,设置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专区,打造集政务服务、党性教育、生活服务、学习培训、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暖新驿站”。建立诉求表达机制,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定期组织职能部门深入新就业群体开展调研,探索开展结对帮扶,广泛收集诉求和问题,形成“诉求收集-任务分解-跟踪落实”闭环服务链条,及时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困难和诉求。以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相关部门资源,设置“暖新地图”和“暖新指路”标识牌,常态化提供避暑取暖、歇脚饮水、手机充电等基础服务,同时在人才招引、普法宣传、暖心体检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真正把服务和关怀送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
打造基层治理增长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处在直接接触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的第一线,地位重要,优势明显。要通过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争当先锋、多做贡献,助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为载体,挖掘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作为“民情收集员”“流动网格员”入网入格,发挥“熟门熟路”优势和“移动探头”作用,因地制宜参与基层治理。落实激励措施,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以积分兑换奖励、兑现服务,形成“服务对象”与“治理力量”双向转换、双向奔赴的良好循环。积极推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加大对新就业群体“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荣誉评选和行业表彰力度,进一步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灌南县李集镇党委书记 孟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