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10:0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桂宇昂  
1
听新闻
争做基层工作“多面手”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干部历练成长的沃土。年轻干部应当抓住基层“修炼场”和“大舞台”的双重属性,在基层火热实践中打磨好听、说、写的多方面素质能力,更好驾驭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全力融入基层、努力扎根基层、发力造福基层,真正为基层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竖起耳朵常听,练就“兼听纳百家”的胸怀。基层是最大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初到基层,想要快速掌握情况,就要走出办公室、坐上民家凳,听想法、聚共智,更快发现问题,更好解决问题。基层工作细致、琐碎,一方面,无论是批评还是建议都要“声声入耳”,群众的大事小事都要“事事关心”;另一方面,面对听到的海量信息,要学会分析整理,区分共性个性、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化“千头万绪”为“二三大事”,形成清晰的解决思路。常听不能只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还需积极拓宽视野,怀着谦虚态度、带着学徒心理向基层群众、先进典型、成熟案例学习,听金玉良言,听解决方案,听心得体会,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来、推开去。

张开嘴巴能说,涵养“言笑无厌时”的气质。基层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脱离群众是万难开展的。年轻干部和群众多沟通交流,才有利于增进彼此感情,顺利打开工作局面。作为联系基层群众的中间人、代言人,首先需重视说的内容,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前沿政策,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少用满是生硬理论的“学生腔调”,多走包含土语俗话的“田间风格”,让理论政策的解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好声音”的传递直抵心灵。沟通需要方式方法,更需要真挚情感。要摆脱“外来客”身份,强化“自家人”角色,多换位思考,站在“老乡”的角度,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挂在嘴边,了解问题,反馈做法,跟踪问效,用真心换信任、用真诚换信服。

拿起笔杆会写,形成“丹铅勤记录”的习惯。事成善总结、事阻勤反思,方能拾级而上,行稳致远。要面向经验,分门别类书写工作心得,拒绝“囫囵吞枣”抄,坚持“庖丁解牛”记,使出彩点一以贯之,让不足处销声匿迹。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当时、当地难以立刻解决的问题。要面向问题写,详细记录难题生在哪里、长在何处、堵在哪环,为难题“建档立卡”,带档向上求助、携卡向外寻援,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要面向实际写,俯下身子调查研究,迈开步子摸清家底,聚散成整,点滴记录好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创新,推动工作向“人无我有”“我有我优”不断迈进。

(昆山高新区赵厍村 桂宇昂)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