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11:0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慧  
1
听新闻
党委书记言论:为基层减负“见行”更要“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饱含着炽热的人民情怀,也要求我们必须回应好基层关切,真正把基层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好地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有人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负担之所以过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位主义作怪。有时这边在做减法、那边却在做加法,摁下葫芦浮起瓢,就是因为有的部门将“小我”利益凌驾于“大局”之上,彼此之间自成壁垒、各自为政,习惯搞属地管理、责任下沉,甚至将任务层层分包,最终把“极端负责”变成了“极不负责”。要加强减负工作统筹协调,畅通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谨防轮番、频繁、反复向下下放职能、摊派任务、索要资料,把过多过频的会议文件、台账资料、督查检查压下来,切实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解下负担、卸下包袱。

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基层群众最怕的就是搞突击应付,抓抓停停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最后涛声依旧。减负也是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稍一松懈,就容易隐形变异、反弹回潮,“换个马甲再露面”。必须要克服厌战情绪、杜绝松懈心理,注重建章立制、常态长效,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打好精简、瘦身、赋能“组合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强化真管、真查、真问责的硬约束,真正把减负的各种铁规矩、硬杠杠立起来,真正实现由“一时改”到“一直改”的转变。

减负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增效。基层最盼望的是把“不该担的责”减下去,把“该加的油”满起来。要坚持减重和赋能双向发力,推动力量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将该下放的权限下放到位,不该由基层承担的任务及时收回,让基层少一些处处为难、多一些攻坚克难,有精力、有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轻装起跑”“大步快跑”。

(连云港市连云区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慧)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