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10:2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程东  
1
听新闻
组织部长言论: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解决“一乱三不为”问题,是组织部门挺膺改革担当的重要命题。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担当,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有为,真正让担当实干者出新出彩,让滥竽充数者无处遁形。

突出政绩考核,解决乱作为问题。用人导向体现政绩观的面向,用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解决干部乱作为现象,必须围绕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引导领导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严格按照“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的要求选拔使用干部,切实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方向。强化一线考核识别,重点关注干部能否在基层一线、关键岗位上挑大梁,在艰苦环境、复杂矛盾中真抓实干,在突发事件、重大考验前敢于斗争,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既有政绩又有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干部挪位子丢面子。探索建立“担当指数”评价机制,细化优化干部考评,实行正向加分激励和负面清单管理,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在基层治理、城市更新、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领域开展蹲点调研,综合运用好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各方面成果,多维分析甄别,防止简单唯票、唯分、唯年龄评价干部。

强化奖优惩劣,解决不作为问题。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用人导向。奖优罚劣,是为了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要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常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营造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的政治生态。要强化奖优惩劣的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在年度考核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当年度优秀等次人员比例予以适当倾斜,增加优秀等次分配名额;对考核优秀或名次进步较大的部门单位,在提拔重用干部上重点考虑,在职级职数统筹使用上重点倾斜。对工作表现突出、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干部,按规定给予嘉奖、记功,并缩短晋升职级年限。对连续两年考核“第三”及以下等次的部门单位,次年一般不提拔干部;领导班子被确定为“较差”等次或连续两年为“一般”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整;对在年度考核中发现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岗位。

健全容错纠错,解决不敢为问题。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改革越到纵深处,干部担当越需要组织撑腰鼓劲。要以“容错”的气度消除“有为之人”的后顾之忧,以“纠错”的良方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让苦干实干者卸下包袱,给担当尽责者吃下“定心丸”。要细化“三个区分开来”情形标准,精准把握容错免责区间,严格甄别“为公”与“为私”,严格区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科学划清“可容”与“不容”界限,激励干部在遵规守纪下敢闯敢试。组织部门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财政、应急管理、审计、信访等有执法权的单位建立长效沟通协作机制,针对党员干部“拿不准”“无先例”的探索思路、创新做法,及时给出操作指引。对经认定予以容错的,涉及干部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时不受影响。完善澄清正名闭环工作机制,积极为受不实举报干部澄清证明,合理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为干部正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对“下”的干部分类建档、跟踪管理,对处理处分影响期满且积极改正错误、实干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根据有关规定重新使用。

注重蓄势赋能,解决不善为问题。能力本领是干部的成事之基、履职之要、立身之本。针对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要细化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规划》和省市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主体功能,推动形成规模化、多类别、多层级干部培训工作格局。要坚持科学调训、集中轮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本培训,注重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学院和党员教育平台作用,确保党员干部应训尽训、全员覆盖。要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工程,举办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系列主题研修班,延伸拓展“云龙干部大讲堂”,推动学用结合、入心见行。注重把干部放到急难险重岗位、基层一线等摔打历练,常态做好“云青苗”实践锻炼,每年择优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五个一线”历练成长。用好“双向交流”挂任职平台,开展金融人才共建战略合作,实行跨区域交流鉴学,推动干部在动态晾晒、赛马比拼中创先争优、“淬火加钢”。

(徐州市云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程东)

标签:
责编: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