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民为本,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问需于民听民声,找准改革发力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政策好不好,改革措施实不实,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心拥护、是否真正受益。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多下“田间地头”,多到“村头巷尾”,多话“百姓家常”,着力把呼声最高的民生问题摸清楚,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思路,找准改革发力点、着力点,变“问题清单”为“责任清单”,确保改革举措与民心民意同频共振。
问计于民汇民智,锚定改革突破点。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问计于民、汇集民智的改革,才能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答案在基层,高手在民间,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在走村入户中提炼“金点子”,围炉夜话时收集“妙计策”,田间地头里积累“土经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将集体智慧转变为改革良方。
问效于民惠民生,夯实改革落脚点。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改革成效怎么样,人民心中有杆秤。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干过程中,让改革红利落地基层、造福百姓。
(灌南县汤沟镇 倪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