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召开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做到考核内容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考核指标注重科学精准、抓住关键,考核成效体现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组织部门作为综合考核的牵头统筹部门,要在“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上精心思考,立好政绩考核“标尺”,以考评之力促干部之为、赋发展之能,激励引领广大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明确“考点”,让“考什么”更精准。干部政绩考核既是考卷,也是体检,“考”的是行动、是能力、是业绩,“核”的是忠诚、担当、廉洁。组织部门要善于从关键时刻辨“德”,考察干部在政治原则面前是否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是否头脑清醒,是否对“国之大者”时刻做到心中有数;从重大任务识“能”,重点关注干部能否在基层一线、关键岗位上挑大梁,在艰苦环境、复杂矛盾中真抓实干,在突发事件、重大考验前敢于斗争;从一贯表现看“勤”,通过巡视巡察、蹲点调研等方式,全面核准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重点了解勤勉敬业、紧抓快办,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等情况;从工作成效考“绩”,围绕城市更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难点工作,考察干部是否树立正确政绩观,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从作风表现察“廉”,重点向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延伸,考察干部是否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否秉公用权、反对“四风”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等。
改进“考法”,让“怎么考”更科学。政绩考核既是“风向标”,也是“助推器”,要指标精准、考核精简、多方评价,方能准确识别出干部政绩“成色”几何。要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把为基层减负、纠治形式主义等内容纳入其中,去除与基层工作实际脱节、重复无效的考核,切实“拧”干各类考核中的“水分”。要精简考核方式,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以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为重点,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综合运用好各类检查成果和通报情况,切实防止“妙笔生花”的政绩“美颜”。要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设置群众对就业、看病、上学、出行是否满意等问题,用好政务热线、领导留言板等各种渠道,让群众的“好差评”成为干部的“正衣镜”,推动领导干部更加注重“眼睛向下”。
用好“考绩”,让“怎么用”更有效。政绩的丰富内涵决定了政绩考核的复杂性,只有多层面、多角度、系统化用好考核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组织部门要健全政绩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对在年度考核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当年度优秀等次人员比例予以适当倾斜,增加优秀等次分配名额;对考核优秀或名次进步较大的部门单位,在提拔重用干部上重点考虑,在职级职数统筹使用上重点倾斜。对工作表现突出、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干部,按规定给予嘉奖、记功,并缩短晋升职级年限。对连续两年考核“第三”及以下等次的部门单位,次年一般不提拔干部;领导班子被确定为“较差”等次或连续两年为“一般”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整;对在年度考核中发现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岗位。
(徐州市云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