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文章对“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进行强调。干部担当作为,事业才有长足进步,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深入领会其中的内涵要义,拿出实际举措,推动干部想为愿为、能为善为。
避免乱作为,纠治盲目冲动的政绩观念。干部干事创业,想要干成一项事业,原也无可厚非。但倘若用主观意愿代替客观事实、用自我权位影响集体决策,项目验证上求“快”、数据宣传上求“大”,想要快出政绩、宣扬政绩,就容易导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乱作为问题。纠治乱作为问题,必须从灵魂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将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谈心谈话、调研座谈等各项工作,把牢思想之舵。既要考准干部“显绩”,也要加强干部潜绩考核,通过将潜绩纳入干部年终绩效采集、开展干部潜绩“离任后评价”等方式,结合个别访谈、实地走访全面考量干部政绩,引导干部“潜显”兼顾,一心一意抓实干。
抵制不作为,摒弃先私后公的价值立场。干部为官不为,有的对上级工作空喊口号不抓落实,有的对重点工作躲避绕弯拈轻怕重,有的对日常工作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这种心态“佛系”、工作“躺平”等不作为情形,归根结底是干部把“私”字挺在“公”前,认为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破除干部不作为,要着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细化下的情形,明确下的程序,落实下的举措,该下就下、能下真下,让躺平干部躺不平。能上能下要凭事实说话,善用专项考察、一线考察等方式延伸组织触角,看清干部平时与一贯、日常与经常,绘准干部“成绩柱状图”“发展折线图”“贡献占比图”等,以精准精确的考核考察明辨“谁该下”,激励干部重燃为民服务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助推干部下后再上。
托底不敢为,造浓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干事创业的“领头羊”反而成了“替罪羊”、“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枪打出头鸟”等顾虑成了干部不敢为的现实体现,如何让干部“辛苦不心苦”,需要持续造浓担当氛围。树牢“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导向,对德行端正、实绩过硬的有为干部,加大使用力度,给位子、扶上马,让组织为干部负责、干部为事业负责。给干部穿上“护身符”,细化落实干部容错纠错情形状况,深化“三个区分开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容的大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坚持容纠并举,以案为鉴,健全事前报备和风险防范机制。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及时澄清正名,对恶意中伤、诬告陷害等行为,查出一例、严惩一例,真切为干部鼓劲撑腰。
赋能不善为,鲜明烈火炼金的育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实践中,部分干部有学历没能力、有想法没办法,空有干事创业的主观意愿,却没攻坚克难的硬核本领。百丈高楼从地起,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干部梯次培养、能力培养,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安排优秀干部去发达地区拓眼界、去先进板块学经验、去基层岗位抓民生,练就宽阔视野、涵养为民情怀,引导干部在逐步成长中逐步向前。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对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及时压担培养,放到关键岗位,让干部在接“烫手山芋”、做“热锅蚂蚁”中培养担事任事的能力本领。
(无锡市滨湖区委组织部 刘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