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学校你要扪心自问,确实没有“看爹妈下菜碟” ?
2025-11-15 17:3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刘艳元  
1

近日,一份学校发的联系卡引发家长反感,引起网友共情。

事件发展大体如下:13日,山西忻州长征小学(西校区)在家长群中下发了一份“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填写后次日上交。表格中除需要填写学生基本信息外,还包含多项引发争议的内容。比如,需填写家长的工作单位、学历,以及“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具体列出诗词、戏曲等技能及医生、警察等职业资源,科技公司、博物馆等场所资源的填报方向,同时还有“是否单亲”栏目。

事发后,家长的担心和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学校越界收集家长的社会资源意欲何为?是打算利用家长资源去谋利?担心会产生“看人下菜碟”的现象,甚至有的家长担心因自身工作情况给孩子“丢脸”。

二,填写“是否单亲”等个人信息,是否考虑过容易标签化孩子甚至引发歧视并造成心理伤害?

其实,学校或明或暗地“背调”家长的情况,并不罕见,但这次学校“明目张胆”的行为,还是戳痛了家长们的心,学校的做法更是触碰到了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经。

面对舆情,校方的回应来得还算迅速。15日零点15分,该校微信公号发出了一则关于“家校联系卡”相关情况的说明。不外乎是道歉,解释原因,“惯例”板子打在了个别工作人员身上——因学校工作人员未能深刻领悟、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造成,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从这番“甩锅式”的回应里,看到的仿佛一切真的只是一场因“理解偏差”而引发的无心之失。

无独有偶,几年前山西忻州,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事后学校的回应也是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已对其批评警告。

这种事,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部分教育机构内心深处对“资源”的小九九,暴露的不仅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与管理边界的失守,更涉嫌触及法律法规的红线。2022年,教育部通过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而一些学校采集的有关家长职务和收入等信息,在法律上属于个人信息权的范畴,是个人隐私,因此,学校的这种行为也涉嫌损害了家长的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

学校可能也觉得委屈,就如同学校的解释,是意在整合资源,吸纳有能力、有热情的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资源整合的初衷虽看似合理,但这种强制化、标签化的信息采集,本质上背离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更是对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潜在侵害。

在网络热点频换的今天,此事很快便会翻篇。然而,义务教育的普惠本质与教育公平的底线尊严,却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长久守护,时时扪心自问:“我是否公平地对待了每一位孩子?”

(刘艳元)

标签:
责编: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