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国考年龄“松绑”,更像是一个风向标
2025-10-15 09:5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孔婧,张洁茹  
1

10月15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启动,共计划招录3.81万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报考年龄的放宽。据公告显示,报考者年龄上限从35岁,提高到38岁;应届硕士、博士,从40岁提高到43岁。

此前在一些地方,考公考编已打破“35岁门槛”,但国考毕竟不同于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更不同于企业招聘,放宽年龄限制更具导向意义。可以说,一场由体制内向更广阔社会领域蔓延的“破冰行动”正悄然启动。

长期以来,“35岁门槛”在就业市场中屡见不鲜,但与之相对,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14年。不仅如此,关于35岁公务员报考限制,来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而中国社会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当时的60多岁增加到今天的78.6岁。无论是以人生的长度还是在校时间的长度来推算,35岁都正值“当打之年”。

就拿公务员来说,这是一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服务性和示范性都很强。特别是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的一线,我们见证了一大批能扛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许多35岁以上的人拥有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技能和稳定的心态,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正可以补上某些岗位对经验型人才的人力资源缺口,一刀切地将他们拒之门外,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更长远来看,适当放宽考公年龄限制,更是一个风向标,更加珍视每个人的潜在价值。“国考”已经率先摒弃“年龄滤镜”,我们期待更多的地方和领域能够打破年龄壁垒,让人才活力在更长的职业生命周期中充分展现;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鼓励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把职场的机会大门越拓越宽。

文字:孔婧  AI制图:张洁茹

标签:
责编:范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