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旧校服里算出“大账本”
2025-09-02 14:4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耿文静  
1

近日,郑州一所小学向新生发放“免费校服”的举措引发广泛关注。这些校服并非全新采购,而是来自毕业生的捐赠和高年级同学的“以旧换旧”。经学校统一清洗、消毒后,它们被传递到低年级同学手中。这一既务实又温暖的做法,赢得了众多网友点赞:“既节约资源,又减轻负担,建议全国推广!”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校服,堪称学生时代最具象征意义的服饰,不仅是统一的身份标识,更承载着培养集体荣誉感、保障安全与防止攀比等多重功能。每到开学季,购置校服便成为不少家庭的一项重要事务。

然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校服更换十分频繁。往往一套衣服穿不了一两年,甚至还有七八成新,就因尺寸不合而被闲置在家。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6亿人。若每人每学年配备两套校服,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校服使用总量将高达28.8亿套。但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人会选择将旧校服捐赠、转赠或转售。大量仍可穿着的校服被闲置或丢弃,这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推行校服循环使用显得尤为迫切。对于家庭而言,如果孩子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免费穿旧校服,无疑能为家庭节省一笔可观的开支。从环保角度看,通过回收再利用延长校服的使用寿命,既能减少废弃物,也能降低生产新校服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校服循环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教育之门,让杜绝攀比、共享资源等理念以真实可感的方式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因此,无论是算“经济账”“环境账”还是“教育账”,推动校服的循环使用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校服回收再利用机制”。近年来,北京、江苏、安徽等多地陆续推出“校服银行”“以旧换新”等试点,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校服使用模式。

当然,旧校服的回收利用必须严格把关。学校应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确保每件校服都经过规范的清洗、消毒和质量检查,建立透明、可追溯的回收处理流程,保障校服的安全卫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提供新旧校服的选项,让善意在自愿的基础上传递。

我们还可以将循环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教材、实验器材、校徽、红领巾……这些校园常用物品都不是一次性的,同样可以纳入循环生态,成为培养孩子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的生动载体。

校服循环,不仅是一场资源的再生,更是一次理念的传承。它在延续校服生命力的同时,也在孩子心中播下环保、节约的种子。它所传递的,不仅是一件衣衫,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方式——珍惜资源、尊重自然、拥抱共享。而这,正是我们走向更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基石。

(耿文静)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