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警务包中的救心丸,见证职业精神新高度
2025-08-28 20: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刘艳元  
1

近日,徐先生在张家港市驾车时突发心梗,“当时我的心情就是无助和绝望。我内心的想法就是‘不能客死他乡’!”而改变这场危机走向的,不仅是民警章天一的出警速度,更有他腰间警务包里常备的速效救心丸。8月28日,交汇点新闻采访了当事人。

据报道,章天一的警务包里不仅常备着速效救心丸,还有藿香正气水等日常急救药品。这些药品并不在警务装备要求之内,也不是随手一放的偶然,而是源于他一年多接处警中的敏锐感知,看似微不足道,却凝聚着民警对群众的关爱,体现了新时代公共服务者主动作为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从专业技能到人文关怀、从按章办事到主动作为,如今,这种职业素养的升华,正在我国各个行业发生。医护人员、消防员、教师、公交司机……越来越多的职业群体展现出超出职责的社会担当。章天一的故事令人想到前不久在南京南站咬掉穿戴甲挺身救人的护士,虽然她当时在休假并没有在岗,但职业素养和担当精神却从未“下班”。

章天一说“我们多一点准备、多问一句,就能给别人多一份保障”。这种“多一点”的精神,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整体提升。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像春雨般滋润着社会的肌理,形成强大的暖心流,构筑起了更加安全、温暖的社会支持网络。

正是众多“章天一”在自己岗位上的“多一点”,让公共服务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在我国于海外执行的许多任务中,有自掏腰包给危重患儿买急救药品的医生,有除了执行例行维和任务外帮助当地整治环境的官兵,这种跨越时空的职业担当,已成为中国职业群体传递给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让具有“中国温度”的故事形象愈发鲜活动人。

当“时时在岗”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当“多一点”成为一种习惯,人人都能少些危急时刻的慌乱,多些化险为夷的安心。

(刘艳元)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