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禁止老年人高峰期免费乘公交?“一刀切”并非良策
2025-08-17 22: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陆威  
1

近日,吉林德惠公交公司的一则“公交老年卡高峰限乘”通知引发热议。该通知拟禁止65岁以上老年人在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免费乘车,试图缓解学生、上班族的乘车压力。尽管政策发布仅三天便被紧急叫停,但公共资源分配中代际公平的争议却未平息。

表面看,政策有其现实考量:早高峰老人赶早市、去医院与上班族通勤等需求叠加,经常导致公交系统超负荷运行。虽然制订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保障上班族和学生的通勤刚需,但将矛盾简化为“老人挤占资源”,显然忽略了问题本质。面对运力不足的客观问题时,公交公司直接选择了限制最弱势群体的权益,这种“减法治理”暴露了服务意识的缺位。

老年人免费乘车是社会对其过往贡献的回馈,而上班族通勤的权益同样不可剥夺。这种平衡需要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跳出“禁与放”的二元对立。其实,类似的问题其他地方也遇到过,也曾通过不同方式鼓励老年人错峰乘车。杭州提供差异化优惠的“智慧公交优惠系统”,武汉市推出的“老年人公交积分制”,上海把老年综合津贴和交通优惠相结合,重庆市探索“亲情公交卡”模式等都值得借鉴。

此外,“公交老年卡高峰限乘”政策的仓促出台,也暴露出决策过程中数据缺位、沟通缺失的问题。公交公司既未测算老年人对高峰拥堵的实际影响,也未广泛征求意见,甚至未与政府主管部门充分沟通。要知道,重大政策调整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协商的基础上。若公交公司在政策制定前能引入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高峰时段客流结构,或组织代际对话会倾听各方诉求,或许就能避免“一刀切”的简单化处理。

公共政策的温度,在于精准回应需求而非简单切割权利;代际公平的实现,需要智慧平衡而非机械对立。公共交通困局的破解之道,不在代际权利的此消彼长,而在公共服务的做优做强。当政策制定者真正倾听车厢里的焦灼与期待,在运力提升、补贴机制、福利转化等领域深耕细作,或许才能让每个乘客都能平等、愉快地抵达各自的站点。

(陆威)

标签:
责编: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