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短视频,戳中了无数网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前几日,人民日报和李福贵共同发布了一则视频:26岁的河南新乡姑娘李福贵,凌晨5点出发,走村卖货的一天。
“打~豆腐嘞来咯!”伴随一声清脆又响亮的吆喝,村里的热闹采买正式开启。“两块七(算)两块半了哈”“姨,这个可好吃了,你尝尝”“你想吃啥嘞,乖”“中、中”……李福贵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卖货的日常点滴和跟村民们的亲切互动,让乡土故事走出大山,也走进无数人的内心。
李福贵,本名李亚云,是一名流动摊贩兼视频博主。父母均有智力缺陷,爷爷年迈,奶奶去世,她扛起一家人的生计走村卖货。近来,她记录乡村卖货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火了。
李福贵,为何能够走红?
“卖豆腐嘞?俺不要”“进屋歇歇吧?”“要么吃饭给你弄点饭”……一次,在挨家挨户跑的时候,李福贵遇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奶奶,奶奶腿脚不便,仍邀请她进屋坐坐、留下来吃饭,这让李福贵备受感动。她会认真用笔记下村民需要的各种商品、顺手帮老人晒麦子、给他们的子女打电话、帮他们拍照片等等,许多村民会给她送水、送水果、邀请她去家里吃饭。随手递上品尝的小食、家长里短的唠嗑,这种轻松又便捷的买卖场景也唤起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乡土记忆。
某种意义上讲,李福贵的视频就好像一束光照进了乡村的角落,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乡村的真实模样,看到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那份善意与温暖。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他们会让我看到,人生在赚钱之外的更多意义”。
另一方面,翻看李福贵的视频,其实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华丽的专场,更没有消费苦难。有的只是朴实的记录、真诚的关心和热切的回应。恰恰是这份真实与真诚,犹如一颗石子,在许多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有网友评论李福贵的故事,“贫瘠的土壤长出了向阳花”。确实,李福贵身上的那份坦然,无不为之动容。她勇敢且坚韧,敢于坦然地面对和接受无法面对和无法接受的许多“不完美”,在历经艰难后,不怨天、不尤人,依然真诚地拥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贡献出自己的能量。从她发自内心的笑容里,可以看到热爱生活、认真努力最生动的样子。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李福贵在快的当下重新探寻慢的意义。通过卖货,她与村里的人们产生链接,她的出现点亮了老人们的乡村生活,这个过程中,也被他们的淳朴和纯粹治愈。可以说,李福贵的小货车,不仅是她的“移动摊位”,还成为老人们的“便民服务站”。在她看来,每一位老人,都需要被关注。李福贵用平凡的脚步,传递着不平凡的能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会产生一部分走得慢一些的人。

前阵子,济南K121路公交车在互联网上又火了。视频里,一辆K121路公交车正沿着村里一条狭窄的路口缓缓驶出,连续十二年,为沿线群众打通进城的“最后一公里”,也引发了更多人对于“服务无止境”的感叹。
据媒体报道,在济南南部山区,K121路是唯一一条连接16个村子的公交路线。乘坐这辆车的,大多是沿线村里的老年人,山里村子多、地势高,老人出行不便,开通后,他们经常坐车去买菜、探亲、看孩子等等。
这趟公交车,一头连着城市一头系着乡村。见证着城市的生长,也延伸着村落的生命力。
当飞速发展的时代为慢行者驻足,文明才显现其温度,进步方能彰显其真义。
诚然,没有人会一直年轻,每个人都会老去。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期望,在自己年事已高,跟不上时代的那天,会有一些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能有一辆车带着我们行驶向前。
(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