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外卖、堂食“双标”?这个“真”必须得较
2025-07-21 22:0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苑青青  
1

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餐饮店实行堂食和外卖的双重标准:客人来店里,“肯定得用新鲜食材”;客人点外卖,则统一使用冷冻食材。

如此“双标”为哪般?

商家倒出自己的苦水——相比堂食,外卖业务更多面临时间和成本上的压力。一句“不搞双标,就活不下去”,表面在说餐馆生存环境之艰难,实际却折射出“双标”问题的普遍。

先说生存环境。连日来,外卖平台价格大战愈演愈烈,“超级星期六”“0元购”“满18减18”等玩法迭出,引得网友直调侃“真吃不动了”。作为这场低价大战洪水中被裹挟的“细流”,商家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大额补贴券中的部分成本。诱人的高额补贴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订单量激增,长时间看却是成本的增加和毛利率的下降。从这一层面来看,“双标”确实有助于商家更好地“活下去”。

为了“活下去”,商家就可以用双重标准来“背刺”消费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谋得生存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理由。消费者权益和店铺的生存并不冲突,不论有没有这场低价内卷战,店家都没有理由背刺消费者。退一万步讲,不论出于何种理由,食品安全的底线决不可逾越。

再说行业痼疾。餐饮领域的品质问题早已有之,每年“315晚会”,食品安全都是最大“亮点”。但消费者似乎不约而同地抱持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只做外卖、无堂食的店铺餐食品质相对较差,有堂食服务的餐厅则品质相对较高。而此次餐馆“双标”行径的揭露,无疑在提醒消费者,有无堂食并非衡量食物品质的唯一标准。

或许有人会说,外卖价格比堂食便宜,质量差点未尝不可。这个“真”,我们真的必须较一下。试想,当餐饮“双标”蔓延开来,无数商家纷纷效仿,那些依然坚持用真材实料来烹饪的餐馆又该何去何从?如果不及时掐灭外卖堂食“双标”的野火,势必会“烧”出食品安全的火灾,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还将演化为整个行业的质量危机。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双标”行为,比“价格刺客”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已构成了对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系统性侵犯,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信任的墙垛倒下,千金难买“回头客”,商家就真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于餐饮的需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安全、好吃、实惠,且安全永远首当其冲。“双标”的行为,恰是在拿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冒险。想要守牢这道防线,离不开监管部门出手加强监管,更需要外卖平台加强审核、引导行业自律。期待相关方把违法的成本再提高一些,让餐馆的食材选用、制作流程再透明规范一些。唯有用看得见的手腕打破信息壁垒、织密监管网络,才能让“看不见”的“双标”行为无处遁形。

(苑青青)

标签:
责编: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