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65岁成隐性消费门槛,是给银发经济出的一道难题
2025-05-25 15:27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郑州一位69岁的健身爱好者因“超过65岁”而被健身房拒之门外。65岁“年龄门槛”并非个案,譬如今年3月末,一则“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的新闻登上热搜,该报道称,一些租房平台直接将“60岁以上租客”自动归类为高风险群体。

对于年龄“一刀切”说不,如此对待老人令人寒心,长远来看,更令人忧心。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这组数字,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的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阶段,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还将加快。当租房中介、健身房门前架起一面年龄高墙,亿万老人该如何老有所居、老有所乐?

与年轻人相比,老人的身体机能普遍退化,使用健身器材受伤的概率更高,稍有不慎可能出现骨折、肌肉拉伤甚至突发心脏病等意外,如果配备专业教练指导老人使用器械,又会增加商家经营成本。健身房拒绝65岁老人,可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但是我们常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老年人运动、居住的风险虽较年轻人大,但庞大的老年人口背后,恰是银发经济的一片蓝海。若从“适老化”这一切入点破题,或许可以找到一条双赢甚至多赢的路径。“优秀作业”早已有之。比如,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2019年就建立起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通过放置加长扶手跑步机、律动沙发等设备让健身房设备更适老;202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在旅游方面,多地铁路部门开通了“银发旅游专列”,打造出“车上休憩+车下体验”适老化旅游模式……

破解“年龄门槛”离不开经济成本投入,更需要政府部门从政策层面积极作为。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城市已经有所尝试。如2016 年,广州市首次给予具有本市城镇户籍、中低收入的孤老群体优先配租公租房的权利;在杭州,符合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且家庭成员中有年满70周岁的,可优先保障选房。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公租房毕竟数量有限。打破年龄的隐形高墙,还需要专门的制度设计和服务保障,比如明确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鼓励性措施。

人人都有衰老的一天。在消除年龄歧视这场无声的“战役”中,没有人是“旁观者”。相较于完善相关制度,观念的转变更为迫切。我们不该将对衰老的恐惧异化为经济风险,而应继续传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携手共建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因为这不仅关乎每个人的未来,更是一个温暖有序的社会应有的模样。

(苑青青)

标签:
责编:艾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