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演员邓超与孙俪的工作室联合发文,强烈谴责部分网络用户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与邓超先生、孙俪女士相关的虚假广告宣传视频。此类虚假视频通过技术合成的方式,把邓超、孙俪的形象和声音制作成虚假采访视频为某些商家的产品进行推荐。演员孙俪在社交转发工作室打假AI虚假广告的博文时更是连续用了三个“不要相信”、三个“都是骗人的”来表达对这类虚假宣传的深恶痛绝。
事实上,孙俪、邓超的遭遇只是AI技术滥用乱象的一个缩影。当AI走向千家万户,不断降低的技术门槛,让利用AI合成仿冒名人明星进行虚假宣传的案例屡见不鲜。今年3月5日,演员古天乐、林峰的经纪公司先后发表声明进行辟谣,否认其与有关游戏平台合作,或代言、推广它们的业务,并指出相关线上游戏平台发布带有赌博性质的代言视频为利用AI合成。今年4月18日,演员张馨予发文:“近期发现有品牌AI复制我的声音,未经授权编造剪辑广告视频,还有减肥药广告,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恶劣。在此说明我从来没有推荐过任何减肥药,有商家利用AI技术非法剪辑投放广告,我一定追究到底。”
一面是各路名人、明星不断站出来辟谣,一面是层出不穷的AI仿冒虚假广告。试问,此类行径怎么就堵不住、禁不止?
一方面,是钱帛动人心。2024年南昌警方依法打击的一家MCN机构,利用AI生成虚假文章和图片,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通过将这些虚假内容上传到多个网络平台,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如此“暴富捷径”,引诱着不法分子不断铤而走险来谋“偏财”。
另一方面,侵权门槛低、跨平台传播责任界定难,众多名人明星在遭遇此类问题往往会陷入追责困境。张文宏医生就曾公开对媒体无奈地表示,这些假的AI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像漫天飞来的蝗虫一样害人。“这样的卖货账号不只一个,且一直在变,我多次向平台投诉但屡禁不绝。”
AI生成技术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却成了编造虚假信息的工具。AI生成虚假信息泛滥对社会公信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也不利于AI技术的进一步纵深发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同样不可逾越。当AI技术走向千家万户,当举社会合力防范AI技术滥用、遏制AI造假。
AI虚假广告的泛滥,暴露了平台审核机制存在的漏洞。在这场AI技术治理行动中,平台理应肩负起技术防御与内容审核的双重责任。这就要求平台方不断锤炼自身本领,提升识别审核的技术手段,在把控的源头上织紧织密“过滤网”。同时,对平台内部收到的AI造假举报信息,要实现雷霆反应,切实履行责任,不拖延、不推诿、罚到位,兜牢技术诚信的底线。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广告市场的日常巡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
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在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都对生成内容的标识和使用范围等做出了规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以及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让监管执法有更明确的依据。
AI 技术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公众利益和市场秩序为代价。我们期待,随着监管体系、监察力度的不断加强,所有公民能够更加安心享受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让AI技术真正造福社会。
(王建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