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以羽毛球苏迪曼杯、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为代表的体育赛事吸引了大批粉丝跨城观赛,掀起一阵“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潮。
据媒体报道,在苏迪曼杯举办期间,厦门精心策划了鼓浪屿、中山路等热门景区主题打卡活动,推出冠军进校园、商圈快闪等互动项目,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羽球名城的魅力。与此同时,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内,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如火如荼,水立方游泳、嬉水乐园以及冰上业态均正常开放,在场馆内还搭建了以雕塑、皮影为主要形式的艺术展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育+文旅内容。
以赛为媒,以体促旅。从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向世界铺展壮美山水画卷,到亚冬会点燃冰雪热情催生哈尔滨文旅热潮;从贵州榕江“村超”爆红网络带动侗乡客流如织,到成都乒乓球混合团体世界杯激活“赛事+”消费新场景……近年来,“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最流行的体育词汇之一,文体旅融合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赛事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不断上演。这些现象级赛事不仅架起文体交流的桥梁,更通过流量变现、场景创新、产业延伸,将竞技场域转化为消费磁场,既为城市注入青春活力,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出体育引流、文化赋能、旅游变现的创新路径,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文体旅深度融合的蓬勃生命力。
然而,想要发挥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最大效应,城市服务也必须跟上。体育赛事的爆发式客流往往带来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超载等挑战,这需要城市管理者以精细化治理破解难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地铁延时运营、临时接驳专线等组合拳缓解通行压力;另一方面,场馆内则需要在餐饮供给、医疗保障、无障碍设施等细节处彰显温度,满足观众需求。
与此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红利,让赛事经济与城市服务共生共荣。比如,可以通过推出“赛事+文旅”联票、打造特色餐饮街区、开发体育文创周边等产品,延伸消费链条;或精准投放旅游资源,让参赛观赛的八方来客既能感受赛场激情,也能深度体验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烟火气息。
唯有当赛事运营与城市服务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文体旅融合的乘数效应,让竞技场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使赛事流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量。(国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