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无需证明,只需“成为”,从赵心童们看体育新生代破局
2025-05-07 07:1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吴雨阳  
1

以18比12的比分力压“金左手”威廉姆斯,并一举创造多项奇迹,在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结束的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28岁的“业余选手”赵心童,夺得中国首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中国选手首次问鼎斯诺克最高荣誉,背后却是一段从禁赛阴霾到王者归来的传奇。这一刻,全世界从一场胜利看到一种群体性的信仰投射,那就是中国新生代运动员的坚持、新生,以及坚信中国体育突破边界的无限潜能。

半决赛击败“火箭”奥沙利文,决赛碾压威廉姆斯,赵心童的夺冠之路如同一部热血竞技小说,但“爽文”叙事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2023年,赵心童因卷入一场比赛风波被禁赛20个月,世界排名清零,职业生涯几近崩塌。他通过个人社交媒体道歉,表示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懊悔,回国后日复一日地坚持每天8小时训练。禁赛期满,他从欧洲业余联赛Q-Tour重新起步,两年间豪取四冠,两度轰出147满分杆,最终以外卡身份杀回世锦赛,以业余选手之姿连赢四场资格赛,成为赛会历史上第三位完成这一壮举的球员。赛后,赵心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四个字:坚持初心。

在逆境中坚持的决心并非孤例。东京奥运会上,十四岁的全红婵凭借“水花消失术”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然而,随着青春期发育,体重增长让她之前轻松做到的动作变得艰难,随后几年在比赛中接连遭遇挫败,甚至想过放弃。面对技术上的难题和心理压力,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而是在训练场上咬牙坚持无数个日夜,巴黎奥运会再次演绎“水花消失术”,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奥运三金王。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巴黎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李雯雯曾坦言:“当你不行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否定你,但你必须告诉自己‘我就行’。”巴黎奥运中国首金获得者、射击小将黄雨婷将成功归因于“极致专注”与“坦然放下”的矛盾统一——把每一枪当作最后一枪的孤勇,和打完即清零的豁达。这些年轻运动员的身上,既有破釜沉舟的狠劲,也有举重若轻的从容。

此次比赛中,习惯于大场面的斯诺克名宿戴维斯也忍不住惊叹:“这个年轻人(赵心童)一直表现得异常冷静,他打得太残暴了。”从“追赶者”到“定义者”,赵心童的夺冠体现出中国新生代运动员崭新的形象——他们身上褪去了“悲情英雄”的叙事,取而代之的是倔强、野心、力量,以及落落大方的“配得感”和洒脱直率的个性。巴黎奥运会上,00后潘展乐在年长的队友因夺金激动落泪时淡然道:“冠军是我们的,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赢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后,时年22岁的郑钦文毫不掩饰对“Queen Wen”昵称的喜爱:“我付出得足够扎实,这个词我实至名归。”

这种自信绝非盲目。赵心童夺冠后,丁俊晖激动祝贺:“当年我踏碎的门槛,如今已成为大家的跑道。”从刘翔、李娜到今天的Z世代,中国运动员正从单项突破走向全面开花。网球、斯诺克、搏击、赛车……这些在中国曾经偏冷门的项目因他们的表现而变得家喻户晓,甚至引领更多中国年轻人走向职业道路。赵心童登顶,书写斯诺克历史的崭新一页,更向世界证明,中国体育的土壤能孕育出任何可能的奇迹。

从观众激动的欢呼声中,我们也看到,“赵心童”们的脱颖而出、体育天才们的巅峰相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回应了大众对“确定性”的渴望——努力终有回报,坚持必见曙光。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郑钦文拿起网球拍,因赵心童走进台球厅,职业体育就不再是被动选择的“退路”,而是主动追逐的梦想。自信、强悍、举重若轻的中国体育新生代,无需“证明”,只需“成为”,越来越从容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吴雨阳)

标签:
责编: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