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宜昌市民王女士一家四口自驾前往宣恩县游玩,抵达后却发现酒店已满,没能订到房间。关键时刻,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把自家房子腾出来,让她们安心住下。这一暖心举动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随后,王菊芳局长回应称,游客遇到的难题,对全城来说都是大事。
宣恩县全县人口36万,县城人口10万,而 “五一”假期头三天,累计接待游客就达到70.19 万人次,县城各项服务出现阶段性紧张,县城的住宿、交通、餐饮等民生领域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可以说,长假期间的文旅活动就像一场城市应急管理的“考场”,不少热门旅游城市也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从宣恩县的情况来看,文旅局局长带头,不少热心市民、酒店也纷纷行动,把空置房间、值班室、大厅等提供给游客休息。这种自发行为,让游客切实感受到了宣恩人民的热情,也展现出这座城市在旅游服务中的积极态度。这种主动为游客解决难题的做法,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为城市形象加分不少。
文旅活动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计划赶不上变化” 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应急管理过程中,面对突发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推诿、主动应对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担当精神,也检验着城市的管理智慧。
特别是当常规流程和服务难以应对突发状况时,人性化的应急响应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应急管理不能只是按部就班的流程,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融入人文关怀。将游客遇到的“民生痛点”转化为城市服务的“温度”,是旅游城市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旅游旺季是检验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期。像宣恩、淄博、哈尔滨、重庆等城市,在应对旅游高峰时,采取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当然,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特点,在学习经验的同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不容否认,宣恩“住文旅局长家”虽暖心,却也暴露出城市在前期应对方面的管理短板。旅游高峰时住宿爆满,反映出前期客流预估不足、资源调配滞后。某种程度上,也促使我们要加强“治未病”的治理逻辑,甚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精准化预测游客量,提前协调酒店资源、挖掘备用住宿点,完善交通疏导与餐饮保障预案,提升整体接待能力,让流量成为留量,这也是一座“网红”旅游城市应当具备的能力与要求。(范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