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 | AI问诊开药?这些问题还需被看到
2025-02-18 19:36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苏飞燕  
1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近期,#DeepSeek化身中医开药方#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发视频称DeepSeek可以根据用户咨询疾病的治疗方法,开具药方。除了患者主动咨询,还有“同行”上门切磋。有专业医师分享“DeepSeek诊断肺结节”短视频,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跟临床上非常接近,分析也比较全面。随着DeepSeek火爆全网,“AI到底能不能看病”的话题引发了新一轮讨论。

有网友对此大呼“好用,神奇”;也有网友表示:“这药AI敢开,但自己可不敢吃”;还有网友表示:“基本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可以预测,但是真的什么病都靠AI,出了问题谁负责?”面对AI看病的这一新兴现象,很多人都陷入疑惑:DeepSeek问诊是否靠谱,能否代替医生看病呢?

必须承认的是,DeepSeek的出现,确实为有健康需求的网友带来一些福音,如随时答疑解问、分析检查报告、提前了解病情、学习急救小妙招等。其实,医疗和AI结合发挥的作用远不如此,国内已有多家医院接入DeepSeek导医服务,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不过,大家也要清醒地看到,即便是从技术角度来看,AI开药并不能一蹴而就。譬如,DeepSeek或许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描述,结合中医理论生成药方。但问题在于,患者表述是否准确?这些药方是否真正适合身体素质各异的患者?要知道,DeepSeek是按照医学专业表述来推测判断的,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患者往往表述混乱,语言歧义极大。况且病情千变万化,同一种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一样,这些药方不一定适合每个患者。

值得提醒的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尤其依赖医者面对面观察患者气色、把脉触诊等动态交互。西医则注重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DeepSeek或许只能做到其中一个问诊,且往往是被动收集,缺失大量临床信息。仅依据DeepSeek给的结果,就去用药,也许还不太现实。医生的同情心、沟通能力以及临床经验和直觉,制定个性化方案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仍是不可替代的。

最关键的是,AI开药,能负责吗?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表现出审慎态度。北京市卫健委曾在2023年为“AI诊疗”设置红线,要求严禁使用AI生成处方,且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目前,我国尚未有针对AI中医诊疗的专项法规出台。尽管DeepSeek给出了药方,但若因AI误诊引发纠纷,用户可能面临举证难、追责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DeepSeek掀起的讨论,折射出科技与传统医学碰撞下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其技术实力和潜在价值,也要审视其局限性和风险。在追求效率与便捷的同时,如何守住医疗安全的红线、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温度,或许是AI医疗未来必须解答的命题。

标签:
责编: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