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要“完善体育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等要求,这也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
不难看出,教育部出台这份文件让体育老师的“地位”和分量得以提升,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从而为加快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其实,早在2020年,国家层面就发文突出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本该是共识。但从现实层面来说,尽管体育课的重要性逐渐被认知,但在初三、高三这样的升学冲刺阶段,为了提升升学率,体育学科还是会被部分学校“特殊对待”。正如网络上这几句调侃的话:“体育老师请假了”“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体育课调课了”……这些调侃的背后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育课有时还被视为“副科”。
更多的人需要认识到,体育课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校园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沃土,体育课不能也不该处于被缺席的状态。体育锻炼与学业提升不是相悖的关系,研究显示,适度的体育活动与课间放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集中注意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发布后,各地学校应当在对《通知》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尽快结合当地实际研制出具体的举措并推动落实,把体育课程开设好,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好,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氛围。作为家长,也要充分理解和积极引导孩子认识到体育课和体育老师的价值所在,要知道体育学科作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主次之分。只有孩子们的身体更强健、运动技能更丰富,才能给其他学科做“加法”,进而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性循环。
说白了,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强健的身体能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让孩子们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
新江苏评论员 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