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在该条例即将实施满一周年之际,近日,网信部门向社会公开通报了部分网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典型案例,再次引起社会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广泛关注。
根据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未成年人保护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上升至 1.96 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97.3%。但与之相伴的是,网络不良信息泛滥,隐私泄露风险高悬,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此次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例真实地展示了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是如何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的。
如部分短视频内容借动画形式,模拟校园欺凌情节,美化自杀自残行为。还有不法分子在未成年人分享日常生活内容页面的评论区,隐匿传播涉未成年人软色情内容,恶意发布低俗表情包和“找同城”等不良交友信息,企图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无孔不入,还侵入到儿童智能设备中,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总之,不法分子是变着花样引诱误导未成年人以谋取非法利益,可谓是触目惊心。
令人欣慰的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和实施,为未成年人上网“保驾护航”。同时网信等有关部门通过开展“清朗”专项行动,为他们营造更安全的上网环境。比如“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拦截涉未成年人违法不良信息 430万余条;处理账号13万余个,关闭下架网站平台2000余个;解散关闭1500余个提供挂人服务的话题、超话、贴吧。
此次典型案例的公布,无疑是对不法分子再次发出强有力的震慑。当然,也在郑重提醒我们,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总会不断“乔装改扮”变着花样来诱导未成年人。为此,对于未成年的保护,必须处处留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持续“重拳”打击,做到“伸手必被捉”,让任何侵害未成年合法权益的行为无处遁形。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同时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监管执法,不定期开展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对违规平台、网站严惩不贷,持续净化网络生态;在网络平台方面,要严格落实内容审核、信息保护、沉迷防治等要求,以技术赋能保护,确保不良信息无缝可入,为孩子们打造一片清朗安全的虚拟乐土。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了解未成年人在网上的活动和兴趣爱好,及时发现可能面临的网络风险,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是一场需要全社会携手共进的持久战役。唯有各方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铸就一道抵御网络风险的金色盾牌,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