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近日,南京开出“外卖未封签”首张警告罚单,引起关注。有媒体报道,日前,南京市秦淮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支队“秦先锋”外卖骑手志愿者林西(化名)在配送过程中发现,某餐饮店存在外卖未封签的情况。秦淮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线索后,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对配送的直接入口食品,未按要求使用封签或者具备封签功能的食品包装物予以封口。执法人员按照《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相关规定,下达当场处罚决定书,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这也是南京市场监管部门对外卖商家未使用“食安封签”开出的首张警告罚单。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这次只是警告并未罚款?根据《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规定,对配送的直接入口食品,入网食品经营者未使用封签或者具备封签功能的食品包装物予以封口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首张警告罚单,看似伤害性不大,但教育意义可不小,因为它引出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直接入口的食品来说,配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看到没有任何封签的餐食时,不少消费者的内心都会产生一些顾虑:我的外卖在配送途中有没有被拆封过?若遇到没有封签的外卖餐食遭到污染或被调换,往往又难以厘清消费者、商家和外卖员之间的责任。
究竟该如何保障外卖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呢?“食安封签”便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具体来看,“食安封签”是指为保障外卖配送环节的食品安全,防止外送餐食外包装在运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而采取的一次性封口包装件。尽管封签有不同的材质,但它们都具有一次性使用、开启后封签或外包装易损坏、破坏后无法恢复原状的特征,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除了江苏之外,不少地方都陆续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签”。比如,日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山东省外卖封签使用管理指南》,明确配送人员对封签已被破坏或者封签不完整的餐饮外卖食品,有权拒绝接收。然而,在现实中,有不少外卖商家并没有严格落实封签制度,有的商家嫌麻烦,有的商家嫌费时,还有的商家因成本问题不愿意使用封签,加之一些地方只是倡议性的条款而非强制规定,使得“食安封签”难以真正落地生根。
首张警告罚单的开具,虽然没有产生任何罚款,但其所具有的警示导向意义,已远远超过处罚本身。除了对当事商家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外,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警示其他商家,切莫把食品安全当儿戏,从而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安全水平,维护消费者健康。因此,这张为保障消费者健康而给出的罚单,确实值得我们点赞。
此外,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罚单”的开具,离不开食品安全志愿者的监督,这也彰显了社会共治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要知道,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主体,抓食品安全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外卖商家“自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专抓”,更需要“社会共治”。无论是外卖骑手还是消费者,若遇到没有“食安封签”的餐饮外卖,都可以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当然,万事成功靠落实。好办法也要落地见效,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产生好结果。我们更期盼,这份“罚单”能够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推动“食安封签”真正落地生根。同时,我们也期盼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渠道在未来可以打得更开,多措并举,协同共治,才能共同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