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微信朋友圈,是“窗”还是“墙”?
2024-12-22 12:21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评论员 苏青  
1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的微信朋友圈,现在是什么状态?

近日,#我关闭了朋友圈拒绝焦虑与内耗#的话题登上热搜,再次引发人们对朋友圈的广泛讨论。有人赞同关闭朋友圈,认为此举可以通过屏蔽各种广告、鸡汤文以及别人的“精装朋友圈”来避免内耗;有人则认为关闭朋友圈只是一种短暂的“逃避”,并不能真正拒绝焦虑。

两种观点似乎各有道理,但不论哪种选择,都是网友们对待朋友圈引发的焦虑与内耗的一种方式。尊重个体选择之时,我们不妨来思考下:作为一种社交载体的“朋友圈”,为何会衍生焦虑与内耗?

有一种心理学观点认为,信息过载是焦虑的一大来源。随着大家微信好友的逐渐增多,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各种文章分享、拉票集赞、美图展示,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而当我们接触过多这类杂乱且与自身关联性不强的信息时,大脑就会无所适从、难以处理,容易产生焦虑或者加剧焦虑。

也有人称,是“精装朋友圈”引发人们的攀比心理,进而导致一部分人的焦虑和内耗。所谓“精装朋友圈”,是指网友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经过层层包装、加了重重滤镜的精彩瞬间,与之相对的是“毛坯人生”,即真实、普通的生活状态。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精装朋友圈”时,再对比自己的“毛坯人生”,难免产生一种落差感,无形的攀比悄然而生,“羡慕”渐渐转为“内耗”。

现实生活中,有人乐于“精装”朋友圈,有人“不爱发”甚至关闭。对于前者,朋友圈是让他人认识自己的一扇窗,对于后者,朋友圈则如一堵无形的墙。微信朋友圈是“窗”还是“墙”,因人而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窗”还是“墙”,都不应该让它过多地影响到我们的心态。因为说到底,朋友圈不过是一种记录和展示生活的载体或形式而已,它不是社交的全部,亦不是真正的生活。

不容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中间人”,踌躇于如何发朋友圈以及是否要发朋友圈,在点赞或不点赞之间徘徊不定。那么,处于这一区间的“大多数”该如何与朋友圈“和谐相处”呢?

不妨试着在过载的信息中增强“过滤”能力。俗话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刷朋友圈时,可以无视甚至屏蔽那些杂乱重复或者让自己焦虑的内容,选择性地接收,拒绝无意义的冗余信息。就像网络上流行的那句话,“拒绝内耗,远离让你消耗的人和事”。

还可以在“精装朋友圈”与“毛坯人生”之间寻找平衡。我们都知道,朋友圈亦是生活圈、社交圈,大家都喜欢展示美好、精彩的时刻,但这只是一种“拟态环境”,许多“精装朋友圈”背后可能是“毛坯人生”。所以,无需因羡慕别人的光鲜亮丽而内耗,我们可以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实实在在的收获,锻造强大的内心,“平视”朋友圈。

更何况,我们的“毛坯人生”也并非真的“毛坯”。常言道,“人间有味是清欢”。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细微的小幸福可以让平淡的生活开出花来。跳出虚拟世界,多关注看似琐碎、庸常的现实生活,像那位站着聆听南大教授讲《红楼梦》的外卖大叔一样,像那个在烧烤摊前自信跳蒙古舞的老板娘一样,去发现、去寻找、去感受,总能抵达心灵的“诗和远方”。

标签:
责编: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