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博导“没苦硬吃”,是一面镜子
2024-12-16 18:5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评论员 苏心  
1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近日,一则“博导没苦硬吃,全程戴隔音耳塞送外卖”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与讨论,起因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哲申请了骑手资格,戴上隔音耳塞,并规定自己在整个送餐过程中不能说一句话,真实体验“无声骑手”的工作日常,为的就是亲身参与这项对听障骑手的定量研究,最终运用数字化手段帮扶弱势群体减少沟通障碍,让特殊群体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或许是与印象中专注学术研究的高校导师形象不同,报道中袁哲的科研方式显得更为接地气、也更为“笨拙”,这种反差也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为“没苦硬吃”。在社交平台上,袁哲的“没苦硬吃”做法意外得到了不少好评,网友们纷纷点赞他勇敢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打破了过去“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的学者形象。

袁哲的研究方式看似费力,但这种执拗与“笨拙”却是学者应有的科研气质。据媒体报道,袁哲一直鼓励他的学生从现实中找灵感,在调研中丰富经验、理解机制,进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毫无疑问,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理论支撑,亲身参与的实际调研同样重要。

从袁哲的研究课题来看,只有亲身经历听障骑手的工作与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基层劳动者的困境与需求,也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准确揭示现实中的问题,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无声骑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数字保障。这种亲历躬行获取第一手材料的科研方式,不仅极大确保了研究数据的真实性,也增强了研究的说服力,更反映了科研者对生活的切实关怀。

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看似与学术研究无关的能力,实际上锻炼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研素养,不仅增强了学者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贯通学以致用的思维。

在办公室里空想,往往难以触及实际问题的痛点。此前,“人社局副处长体验当外卖员”一事也曾引发网友关注,报道中某人社局副处长肩负着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的重任,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他毅然走出办公室,投身到外卖小哥的行列中。同袁哲相似,他们的行动或能带来反思,作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人员,通过这种“下基层”的实地调研,融入更多温度与人文关怀,亲身体验才能知痛点堵点。

博导的“没苦硬吃”,是一面镜子。网友的热情点赞,表达了一种期盼。无论是在公共决策领域,还是学术研究方面,我们都期待,像这样的“没苦硬吃”更普遍一些,真实体验的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人员能再多些。因为,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才能让政策举措更加贴合实际,学术研究更加符合事实。

标签:
责编:洪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