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这几天,2025年寒假安排出炉,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中小学寒假均涵盖元宵节。此外,江苏20多所高校近日也公布了寒假时间,不少高校将从2025年1月11日起陆续开启寒假模式,其中,高校最长寒假时间长达43天。这也就意味着,明年寒假,全国多地的大中小学生们,基本上都可以在家里度过元宵节后再去上学。消息一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可见网友们对“在家过元宵节”这件事期盼已久。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佳节。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是一年的初望,其中寄托着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在这一天,人们外出赏月、燃放烟火、猜灯谜、吃元宵,街市一派热闹繁华。
但传统农历上的日期算法很难与通用阳历完全对应,又因学校课程安排需要,由此导致元宵节通常不放假,很多学生难以体验“灯火迎佳节,宅家闹元宵”的节日记忆,正如有网友留言,“中小学每次只能下课后吃元宵。”所以,社会一直有呼声,希望孩子可以在家过元宵节。而这次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寒假调整,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自如从容地过个节。
中国人讲究“过完了元宵节,年才算真正过完”。然而现在在不少孩子的认知中,过年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事实上,从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年才算圆满结束。上个月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即是将除夕再度纳入法定假期。这一修改,让春节里重要的节点除夕正式成为假日,也是对春节意蕴、朴素情感的尊重。中小学生的寒假囊括元宵节,自然也包含着同样的意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片中就有提到,“儿童和青少年是重要参与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除夕、春节等传统节日在青少年中的生命力,极大奠定了传统节日得以代代传承的基础。
传统节日并不只是一个单纯标在历法上的一个特殊日期,它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在实践中塑造出来的文化综合体。人们通过种种仪式、习俗、文化创作,这样一种可亲、可感、可触的集体记忆方式,将亲朋好友以及社会链接在一起,为它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中国人独有的生活哲学与心理结构。因此,我们说的“过节”,不仅仅只是放假、休闲、玩乐,对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更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习得与启蒙。
自媒体时代,对于在世界多元文化环境影响下成长的Z世代、00后、10后们来说,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了解未必会多于西方节日或游戏场景。在传统节日气氛淡薄、节俗知识缺失的语境中,节日体验显然比节日教育来得更为管用。
期待新生代在欢度节日的同时,将传统的节日之仪以更多时尚新颖的方式打开,让这一份独特的集体记忆,可以历久弥新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