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最近,一种以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周边商品——“谷子”迅速走红。据媒体报道,中小学生是“谷子”的主力消费人群,一出手就成百上千,因个别限量版产品价格惊人,也被戏称为“塑料黄金”。青少年热衷“买谷”甚至影响了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纷纷涨停。
所谓“谷子”,即英文“商品”(goods)的谐音,即“货物”的意思。通常指的是“二次元”IP的衍生周边,包括但不限于“吧唧”(二次元术语,即徽章,音译自badge)、手办、挂件、玩偶等制品。“谷子”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可能只是小摆件,但在部分爱好者眼里自带精神文化个性,是其心灵生活的伙伴。青少年为淘到心仪的“谷子”投入专注和精力,愿意慷慨解囊、倾情消费,购买这些周边的行为被称为“吃谷”。
当下“谷子”有多火呢?除了线下门店人头攒动,线上对“谷子”的讨论也在持续。在短视频平台,“谷子”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100亿人次;在某书平台,“谷子”相关话题浏览量已超20亿人次。青少年对“谷子”的“上头”,甚至到了助推市场数据乃至产业经济的程度。根据艾瑞数据,我国二次元及其衍生市场于2023年达到2219亿,其中,周边及衍生市场1024亿元,二次元市场已经从内容产业环节拉动,转向了内容产业和周边衍生产业双向拉动。
“吧唧”,一块小小的铁皮徽章,为什么会让青少年们如此“痴迷”呢?或许人们更应该先读懂“谷子少年”背后的需求。孩子们选择“谷子”产品,往往表达了对某个作品及角色的热爱和支持,但成人则应该看到他们向外界所展示的文化认同和不同个性。而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进行物品交换、分享创作、交流看法,渐渐形成的“谷圈”,也是一个社交平台,能让拥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彼此分享、相互支持。这种情感化的消费体验,也让“谷子经济”焕发独特魅力。
“谷子”可以为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但一些问题也会随之冒出。譬如,迷恋上“二次元”卡通虚拟人物,可能会沉溺在虚拟的世界里,不仅花大量的时间去追“星”,还可能将学习兴趣和精力转移到攀比跟风上。一些孩子会为喜欢的“谷子”一掷千金,或陷入过度消费的大坑里,甚至落入诈骗的圈套,耗费父母的金钱。多地公安机关就发现,近期涉“谷圈”的虚假购物类、假冒公检法类的诈骗案件频发。如此种种,严重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所谓“谷子”。从本质上看,“谷圈”与集邮圈、水浒卡圈等也没有多大区别,本质上都是通过共同的文化产品消费趣味从而达到社交及满足情绪的价值。面对孩子对“谷子”的迷恋,家长及学校既不该粗暴制止,也不能盲目放任。而是要用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了解孩子喜欢的原因,尊重其行为但同时告知利弊,从而约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