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听·见丨点赞“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期待希望的火苗
2024-11-29 16:24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评论员 苏鹏飞  
1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山东队六进决赛豪取4冠,央视全面直播赛事盛况......11月20日-2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长沙市、岳阳市举行,吸引了不少体育迷关注。有网友调侃道:“成年队不指望了,倒不如看看咱有哪些好苗子!”

搞好三大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尽管我国体育事业长足发展,但“三大球”项目却始终不大给力,有的是长期底部徘徊,有的虽一度雄起,但如今却已排名落后。即便是女足、女排等如今尚能一战的项目,离她们前辈创造的巅峰,也有不小差距。

远的不说,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我国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然而“三大球”中,女排止步八强,女篮排名第九,足球和男子三大球则连奥运会的入场门槛都没迈过。

单纯从数字而言,三大球的金牌和其他比赛的项目,并无区别,但其背后的意义却非比寻常。2004年雅典奥运,阿根廷只获得男足、男篮两枚金牌,但他们却创造了历史,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唯一一支单届奥运会同时夺得足球和篮球冠军的代表队。这两枚金牌也被称为最具含金量的两枚金牌。

三大球之所以饱受重视,跟其开展范围广、世界各地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大密不可分。搞好三大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奥运会及各项世界级赛事的成绩是多年青训成果的集中体现,而中国三大球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无疑给国内的青训工作敲响了警钟。更多人不得不思考,问题的根源或许出现在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上。

一方面,青少年阶段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球员的技术动作容易定型,战术意识也在逐步形成,因此,抓好青训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从国际赛场的表现和目前青训的现状来看,我们或许在青少年人才培养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另一方面,集体项目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等特点,使得一些地方对青训工作望而却步,从而导致人才断档、青黄不接,影响整个项目的长远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诞生可谓恰逢其时。据悉,该赛事计划每年举办一届,让更多青少年喜爱、参与三大球运动,同时调动各地抓青训的积极性,形成振兴发展合力。在8—10月举行的资格赛上,全国各地就有167支队伍、2700余名运动员参加。最终共有96支队伍参赛,选手全部为18岁以下(2006年1月1日后出生)青少年运动员。

举办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还有着“从实际出发,体制内外联手破圈”的现实考量。今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我们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开门、开放办竞技体育,推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更充分结合,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开放共赢、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一点,在本届运动会上就有着鲜明印记。此次赛事一大看点就是专业队、职业队和“学生队”同场竞技。北京、湖南、上海等多地的多支参赛队就全部由“学生军”组成,多是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而就男足而言,目前一些圈内外人士都在积极投身青训事业,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我们身边的业余足球赛事越来越多。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发展三大球,或许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青训体系,从基层抓起,培养更多有潜力的青少年球员。这包括提高青训教练的专业水平,改善训练设施,以及增加青少年比赛的频率和质量等。同时,还可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山之石”,引进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教学方法。期待更多年轻人从三大球运动会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标签:
责编: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