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紫金e评:闪耀汉学之光 让中华文化成为文明桥梁
2025-11-14 11: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颂寒  
1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习近平主席强调,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希望你们继续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加强研究阐释,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这背后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当51个国家的61名青年汉学家分享自己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和体会,其实也在无形之中,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无形桥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汉学走向世界,中国与世界的相向而行,必然能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 

汉学博大精深,也是世界了解中国、走进中国的重要窗口。从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到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再到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一本本有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背后,无不体现出世界学者对中国的心向往之。汉学研究,不仅是停留在对文化的了解层面,而是透过这些文化,更好去理解“中国为什么能”。这其中,既有中华文化上的“家国情怀”,也有中国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还有“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的求知、求新,通过对汉学的研究,能更好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与求新、担当与和平,这些汉学里的丰富内涵,正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文化精神,也让世界看见中国,不仅看到中国的经济成就,更看到中国欣欣向荣的文明底蕴。 

汉学,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历史的长河向前看,张骞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出使西域,即便遇到各种困难也不曾后退;玄奘西行取经,将西方的佛学带回中国;鉴真多次从日本东渡大唐,将当时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带回日本进行传授,这些既是文化上的互鉴,也推动了人类事业的发展,将优秀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当代青年汉学家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在甲骨文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论语》里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这既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挖,也让世界透过文化去走进中国。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口,汉学研究也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单边主义、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汉学以其“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东方智慧,提供了解决冲突的思想理论;当全球发展失衡、安全困境凸显,汉学蕴含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理念,指明了携手共荣的发展模式。汉学走向世界,不仅关乎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更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与弘扬,为全人类一同携手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随着越来越多青年汉学家投身汉学的研究事业,中西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凝聚出了更多的共识。不同的文明,好像繁星,各自璀璨又交相辉映,让全人类的星空多姿多彩。而汉学,串联起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指引着全人类一同为了幸福事业,努力拼搏向前。(刘颂寒)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