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抓住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打造党性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干部抓落实的能力直接关系政策落地成效,决定改革发展成色。
党性过硬是抓落实的根本前提。这一要求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具体体现为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无论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编制“十五五”规划,都要求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将地方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唯有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清醒,确保落实不偏向、不走样,以政治定力筑牢落实根基。
抓落实绝非“照本宣科”,而需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局视角谋划举措,精准对接上级精神与基层实际。就像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既需坚守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又要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精准施策,这种平衡能力正是开阔视野的生动体现。
同样,善于创新让落实之路更通畅。改革进入深水区,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要在遵循政策精神的前提下,优化路径、完善方法,通过建立健全落实机制,将宏大蓝图细化为可操作的“施工图”,把难点痛点转化为创新突破点,让政策红利在创新落实中充分释放。
真抓实干是落实的核心要义,也是干部作风的直接体现。再好的政策,没有实打实的行动都是空谈。干部要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深入基层摸清实情,用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找准落实抓手。要力戒形式主义,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工作落地,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提升抓落实能力,还需健全监督激励机制。要把正风肃纪反腐贯穿权力运行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干部敢担当、善落实。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让真抓实干者得认可、受重用,形成“以落实论英雄、以成效见高低”的鲜明导向。
干部抓落实的能力,最终要靠实践检验、用实绩说话。唯有锤炼过硬本领,以党性为魂、以视野为翼、以创新为器、以实干为本,才能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群众。(唐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