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紫金e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民生路
2025-11-03 11:2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唐代远  
1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10个字看似平易、实则千钧,既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既是对改革开放40余年民生实践的高度浓缩,更是面向“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针,为新征程上推动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生福祉的增进,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就业岗位的稳定、教育资源的均衡、医疗保障的便捷等具体民生关切中。“尽力而为”彰显的是为民初心的温度,要求我们直面群众急难愁盼,把能办的事办到位、办扎实;“量力而行”蕴含的是科学务实的理性,提醒我们立足发展阶段,让民生改善与经济实力相匹配,实现可持续提升。二者辩证统一,构成了新时代民生工作的鲜明准则。

把稳就业“压舱石”,让增收底气更足。就业是民生之本,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稳定增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这正是“尽力而为”的生动实践。从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到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再到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一系列举措瞄准就业领域的堵点难点,既保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规模性,更追求就业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与此同时,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劳动者的付出与收获更匹配,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幸福底色更匀。城乡、区域之间的民生差距,是共同富裕路上必须填补的鸿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民生举措,始终贯穿着均衡发展的思路。教育领域,从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到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政策导向清晰指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领域,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采政策,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样的便利惠及更多群众;社保领域,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让保障网越织越密。正如浙江安吉以一片叶子撬动农文旅融合,陕西延安靠红苹果延伸产业链,这些县域富民产业的实践证明,找准发力点就能让公共服务更均衡,让乡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守住民生保障“底线”,让兜底防线更牢。“量力而行”的智慧,在兜底保障中体现得尤为鲜明。针对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这既避免了超越发展阶段的“福利冲动”,又确保了基本民生需求不缺位。从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到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到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十四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升至92%的成就,印证了这种精准施策的成效,也为“十五五”民生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十字方针,既是承诺也是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主动担当的姿态落实民生举措,用务实作风破解民生难题,就一定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底色更加厚重,让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唐代远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