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紫金e评:以不息创新传承治水初心
2025-10-31 11: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军  
1

青春何以出彩?在于创新生生不息,把“安澜”融进祖国的江河。

近日,在2025中国水利学术大会上,一项名为“安澜”的水灾害防御系统正式发布,为全球水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这也成为河海大学110周年校庆前最厚重的“贺礼”之一。这一系统有何“过人之处”?简单来说,就像给全国江河装上了“智慧大脑”,让灾害防御多一分“预报得准、预警得早”的安心。这份“厚礼”,为人类防灾减灾进一步注入了“河海智慧”。钻研创新,心怀祖国江河湖海,河海大学不仅是水利人才的摇篮,更是水利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拉伸时间的轴线,更觉创新分量之重。110年来,河海大学从未停止与水的对话。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白鹤滩水电站……这些享誉世界的项目中,都有河海师生的身影。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近水楼台先得月。”河海大学与江苏双向奔赴,立足得天独厚的“水场景”、创新氛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让水利事业更智慧、更高效。“智慧灌溉系统”让农田用水“数据说了算”,“太湖之光”平台可日清8000立方米淤泥,科技成为守护山河安澜、推动水利发展的坚实“利器”。

饮河海一滴水,献祖国一生情。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河海大学自1915年诞生起就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在与“江河湖海”的共融中为国育才,为水利事业献智。一路走来,“治水兴邦”,成为一代代“河海人”刻在基因里的初心。何以见得?华夏的历史是一本与水斗争的史书,河海大学书写了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张闻天等治国栋梁,到郑守仁等工程巨匠,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110年来,河海大学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走出无数水利大师,为国家铸就了一个个国之重器,用实干肩负起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崇高使命。

从历史深处走来,河海大学初心不改,带领“青春面孔”砥砺奋斗、创新实践,在治水兴水的征途上书写着生生不息的青春答卷。近期,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团见证了河海学子“治水报国”的青春轨迹,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青春奋斗故事,让人更加清晰看到这所百年高校与时代共振的足迹。从河海师生携手攻关科研,以“安澜”系统为万里江河装上“智慧大脑”;到毕业生徐富航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折多山,成为雅砻江畔的“新生代水电人”……青春的价值,在于选择与担当。如今,更多河海毕业生如涓流汇海,奔赴水利一线,扎根山河之间,用奋斗为母校献礼,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光发热。

江河奔流,昼夜不息;青春奋斗,代代相续。“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河海大学的校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践行至诚报国的初心。俯瞰祖国的江河湖海,每一道堤坝、每一条渠道、每一座电站,无不镌刻着河海学子奋斗的身影。从唱响“大哉河海奔前程”的校歌,到奏响“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强音,河海大学坚实走过110年,用奋斗的强音为祖国水利事业贡献着“河海力量”。奔向下一个百年,这所百年学府正青春,带领一代代河海学子钻研科技、深耕创新,激励更多青年人才以水为脉,以奋斗为歌,在壮阔山河间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足迹。(周军)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