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称为“卷尺哥”的广东深圳市民近日走红网络。两年多来,他带着一把卷尺行走街头,专门给公共设施提建议,比如,人行过街天桥的坡度宽度不合理、路面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等,累计拍摄并发布千余条视频。他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快速响应整改,网友对此纷纷点赞:“不愧是‘深圳速度’。”
“卷尺哥”的故事,可谓深圳城市治理的一个生动注脚。“卷尺哥”手持卷尺给公共设施“找茬”的不倦身影,与相关部门“秒整改”的高效率,共同描绘出一幅市民与政府“双向奔赴” 的治理新图景。
“卷尺哥”现象彰显治理角色升级。过去两年多来,“卷尺哥”随身携带卷尺,穿梭在深圳大街小巷,用精准实测记录下人行道限宽柱过窄、井盖凸起、危墙松动等问题。这些大伙儿遇到后吐个槽就不再理会的“小毛病”,“卷尺哥”并没有轻易放过,而是郑重对待。对于自己给公共设施“挑刺”“找茬”行为,“卷尺哥”回应网友称:“我不是在投诉人家,而是在发现问题。”这种超越吐槽的建设性反馈、超越投诉的善意提醒,折射出“卷尺哥”身上难能可贵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城市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定能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让广大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卷尺哥”现象彰显治理精度提升。“卷尺哥”较真而执着,紧盯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他的足迹遍布深圳多个区,他用卷尺丈量路面凸起的金属物、松动的砖块,亲身示范天桥台阶如何“难住行人”,镜头直指各类影响出行安全的细节,分析隐患成因。有些视频里,“卷尺哥”还给出了自己的整改建议。“卷尺哥”的尺子,测的是城市治理的精度,推动着城市治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治理。“卷尺哥”的热心之举,也让人看到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径:注重细节,时刻从群众角度找差距,不断发现城市建设管理的新需求,持续供给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治理精度和温度,就会让幸福变得真实可触、可感可及。
“卷尺哥”现象彰显治理效率跃升。“卷尺哥”在前面“量”,市政部门在后面“修”,他反映的问题大都得到了落实整改。据不完全统计,“卷尺哥” 反馈的市政问题,平均在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有的甚至当天就能解决。市民“随手拍”、部门“速整改”的背后,是深圳在“接诉即办”的基础上探索“未诉先办”,对包括抖音、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在内的42个网络平台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核实线索后形成工单并督办,建立起“线索发现—内容核实—主动立案—跟踪督办”的闭环机制。城市治理纷繁复杂、牵涉众多,不能指望管理部门都主动发现各种问题。对市民发现和指出的问题,虚心接受,及时跟进改进,同时积累经验、开拓思路,不仅要办成一件事,更要办好一类事,化被动式整改修补为主动的预防,城市就会更温暖、更有序。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要更多热心的“卷尺哥”。“卷尺哥”走红,提醒城市治理要织密网听民声、精准办解民忧、建长效暖民心,让民意无死角、让服务有温度、让治理聚合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向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