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一泓清水向北流:千里水脉里的初心答卷
2025-10-19 12:2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唐代远  
1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近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入选“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一项超级工程的认可,更是对中国追求发展、心系人民的初心与实践的世界级肯定。一泓清水,穿越1432公里,其奔流不息的背后,是一条绵延千里、映照初心的为民之路。

​​民之所盼,水之所向。南水北调的根本价值,在于将水资源从“发展瓶颈”转化为“民生基石”。全线通水十余年,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74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亿万群众。曾经,河北黑龙港地区超5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如今,清冽的“南水”让他们告别水患,拥抱健康。在北京,城区每十杯水中约有八杯来自丹江口;在天津,“南水”已成为城市供水的绝对主力。这每一组数据的背后,都是人民生活品质最实在的提升。成绩的背后,也是无数党员干部、工程师和劳动者用智慧与汗水破解“水往高处流”的难题——东线工程凭借52座水泵站实现“水往高处流”,中线“穿黄工程”以高超技术实现长江与黄河的历史性“握手”。这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与归宿,正是广大党员干部“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庄严承诺。       

科技赋能,守护命脉。大国工程的可持续性,依赖于与时俱进的创新智慧。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靠的是硬核的技术支撑与精细化管理。中线工程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与万计摄像头,织就一张立体防护网,守护水质安全。在工程调度中心,数字孪生系统将千里水脉“搬”进屏幕,冰凌演进模拟从两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为冬季供水安全上了“双保险”;在抗旱关键时刻,系统能快速生成最优调度方案,为农田解“渴”赢得宝贵时间。同样,在山东济宁,完成智慧化改造的洙赵新河湖口节制闸,通过传感器和AI分析,实现了从“人控”到“智控”的跨越,成为守护东线调水水质的关键屏障。科技,让这条水脉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安全、可靠的民生保障线。

​​同心守护,绵延不绝。南水北调的伟大,不仅在于工程本身,更在于它激发了全社会爱水、护水的行动自觉。从水源地到受水区,一场守护清水的接力赛每天都在进行。在丹江口库区,村民们自发组成护水队,定期清理河道,确保源头活水清澈;在湖北,炭沟河小流域通过水土保持工程,不仅增加了水资源储量,还创下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探索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这份沉甸甸的初心里,也饱含着数十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正是这自上而下的战略决心与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共同汇聚成工程永续发展的深厚根基。

“守水就是守民心。”南水北调的通水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入选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是一张写在水上的初心答卷。它向世界昭示:真正伟大的工程,其灵魂在于增进人民福祉,其生命力在于融入时代脉搏。展望未来,这条奔涌的水脉,将继续以其磅礴之力,滋润北方大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加绵长深厚的水动力。(唐代远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