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家共进,和时代同行——这是青春最美的姿态。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一批扎根水利一线的青年以脚步丈量江河、用实干诠释担当,为全国青年如何在拼搏中书写时代答卷提供了生动示范。从江苏到全国,青年一代正以“如水赴壑”的坚定,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地方落笔青春。
千年治水使命中,映照着新时代青年“功成不必在我”的坚守。从黄河安澜到长江修复,从南水北调到乡村水利,河海学子秉持“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信念,践行“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誓言。有人长驻偏远库区,以数年如一日的监测为生态调度提供支撑;有人深入苏北农村,将“节水农业”从理念转化为丰收实景。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正是对“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回应——奋斗未必轰轰烈烈,却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
城市脉动中,跃动着青年“敢为人先”的创新活力。紫金山实验室里,年轻团队攻克通信关键技术,赋能智慧水利;程序设计员用代码为传统水利注入“智慧动能”,以“黑科技”为河道做“体检”;乡野田间,“海归”新农人推动“水利+生态农业”成为增收新模式。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奉献,更在于突破——敢闯、敢试、敢创新,就能为发展注入强劲的“青春引擎”。
从江苏望向全国,青春奋斗始终与时代需要同频共振。河海青年的治水故事并非孤例:塞罕坝上,年轻人以“一棵松”的精神写就绿色承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程师昼夜奋战,托起联通未来的超级工程;西部课堂中,支教老师用知识照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不同战场、同一信念,他们共同勾勒出“壮美中国”的青春底色。当代青年要善于将“小我”融于“大我”,在基层一线锤炼,于攻坚时刻成长。
青春的答卷,终归靠实干书写;中国的壮美,必要由奋斗铺就。当更多青年以“行远自迩”的韧性扎根岗位,以“笃行不怠”的担当开拓前行,以“胸怀家国”的格局勇扛使命,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持续书写“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的崭新篇章。
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交付给祖国的最好答卷,也是“壮美中国”最鲜活有力的注脚。(唐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