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青春如水,奔涌向未来
2025-10-05 09: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黄宗跃  
1

青春为何?奋斗何为?当60多位媒体人带着镜头与笔触,分三路走遍江苏十三设区市,答案,就在那奔腾的江河、那智慧的闸站、那焕新的湿地、那不朽的连歌里,在一代代、一群群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奔涌而出。

水能穿石,贵在持之以恒。青春的奋斗,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一步一脚印的积累。在八百里太湖,面对沉积湖底数十年的富营养化底泥这一“隐形病灶”,青年研发工程师们没有畏难退缩,而是以数年如一日的专注展开科研攻坚。他们反复试验、持续优化,最终打造出世界首创的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平台——“太湖之光”。这套系统日清淤量惊人,其核心的“生化+V-MBR”系统更是在极限空间内将余水处理至高标准,安全回排。从昔日依赖国外技术的“买船挖泥”,到今日领跑全球的“太湖之光”,靠的正是这份滴水穿石般的执着。同样,在盐城滨海县的张家河闸站建设中,一支以90后为主力的团队,在500多个日夜的连续奋战中,将这座“智慧闸站”从蓝图变为现实。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年轻技术员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扎根现场,一遍遍调试、一处处优化,最终精准完成大型立式轴流泵的安装任务。这种在持久战中锤炼本领、在坚守中实现突破的精神,正是青春最坚实的底色。

水润万物,无声奉献。青春的奋斗,蕴藏着对使命的担当与精神的传承。在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两代“刘老庄连人”——退役军人张飞与刚退伍的薛宇佳,同唱连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已随旋律深植于心。从1943年82位勇士的壮烈牺牲,到今日薛宇佳们在抗洪抢险中的冲锋在前,再到“刘老庄连”荣誉战旗三次飘扬于国庆阅兵场,这份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跨越时空,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在句容赤山湖畔,千年水利遗产斩获“世界认证”。古人“低乡蓄水、高乡壅水”的“三维治水体系”,以及配套的管理智慧,至今仍在灌溉、防洪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这份厚重的遗产,激励着当代青年持续推进赤山湖的生态治理与功能拓展,使其成为融灌溉、生态、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体系。他们默默守护着历史的智慧,让古老的治水理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正是青春对文明传承的深情奉献。

百川归海,方成其大。青春的奋斗,唯有融入时代洪流,方能彰显价值、成就非凡。河海大学,这所与“水”共生共荣的百年学府,正是这种格局与实干的典范。建校110年来,30万河海人如水流深,奔涌不息。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白鹤滩水电站到“一带一路”的海外水电项目,凡有水处,皆有河海人的智慧与坚守。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所学,汇入国家发展的宏图,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南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生态移民后,“人退绿进”让这里成为生物多样性天堂,“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数量翻番,绘就了长江大保护的壮丽画卷。这背后,是无数青年将青春理想融入国家生态战略的自觉行动。在昆山吴淞江整治工程、在宿迁皂河抽水站和现代化港口……江苏大地上,无数青年正以水为笔,将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入新时代发展的浩荡江河。

大哉河海,奔涌前程。青春如歌,水韵如诗。此次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所展现的,正是江苏乃至中国青年以爱国之心、青春之志、奋斗之姿,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的生动华章。他们如“水”般坚韧不拔,如“水”般润物无声,如“水”般汇流入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美的青春,必然是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共振的青春;最亮的华章,必定是用实干担当、用奋斗挥就的华章。当每一朵青春的浪花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奔涌,必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壮阔江河,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黄宗跃)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