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紫金e评:“非遗+旅游”点燃双节文旅消费新引擎
2025-10-05 09:4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向秋  
1

赴一场非遗游园会、沿着运河赏非遗、把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非遗“带回家”……国庆、中秋假期,在各地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非遗的身影,“跟着非遗去旅行”成为新时尚。

这个长达8天的假期里,各地文旅吹起“非遗风”。作为文旅融合的创新业态,“非遗+旅游”正以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激活非遗的双向之力,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成为推动节日消费的新引擎。

多彩非遗,增添文化味。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技法之精巧、工艺之复杂、效果之精湛,其中的文化味不可或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一股飘着浓郁传统文化味的“非遗热”在各地文旅市场悄然兴起。在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幻乐城,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非遗展品让游客大开眼界:北京兔儿爷泥塑憨态可掬,红袍绿靴的造型鲜活可爱;浙江龙泉青瓷展台前,匠人正擦拭瓷瓶;山东潍坊风筝挂满一面墙,彩蝶、仙鹤造型栩栩如生……游客漫步其中,好似翻开了一幅在时光里铺展的文化长卷。非遗“活”在文旅中,“非遗游”充满文化底蕴。除了传统观光旅游,人们越来越喜欢在旅途中感受文化熏陶。丰富多彩的非遗,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多元场景,提升能见度。非遗的“非物质”属性,决定了非遗不能仅仅被宣之于展板、陈列于展架,而是更需要活态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随着旅游消费的持续升级,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进各类场景,丰富了游客体验,同时为非遗项目搭建了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重要桥梁。在广西南宁戏曲博物馆,壮族山歌传递浓郁壮乡风情,“茶韵非遗”中秋茶俗体验让观众感受茶韵乡俗,多元互动与艺术展演,为游客带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在陕西省文化馆,“月圆国盛——非遗拾趣游园会”系列活动,全景式呈现陕西非遗,涵盖陕北秧歌、华县皮影、凤翔木版年画、西安鼓乐等近2000件非遗精品;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人们在糖塑、面塑、绳结艺术等非遗手工体验课区域前排起了长队。如今,非遗传承的舞台越来越广阔,融入景区、市集、展览和节会等多元场景,有了更多烟火气和能见度。

多维创新,焕发新光彩。传统的,也是时尚的。非遗的发扬光大,需要不断创新求变,找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契合消费者的审美,适应市场需求,让非遗焕发出崭新而持久的生命力。如今,非遗与研学、文创、演艺、潮玩、节庆等融合,诞生多样化的潮流文创产品,催生出各式文旅新业态。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壮锦展示馆,融合壮锦纹样与杜邦纸材质的手提包,轻便实用兼具民族美学,受到年轻人欢迎;在雄安郊野公园举行的京津冀三地非遗联展上,主题巡游、传统手工艺制作与展销、非遗美食、戏曲曲艺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越来越多游客从赏非遗、体验非遗,到把非遗“带回家”,“活”起来、“潮”起来的非遗项目、非遗产品,不仅拓展出更广阔的文旅消费市场,也让非遗的保护传承有了更多可能性。

文化味、烟火气、国风潮交织,假期文旅活动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双节期间,非遗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孵化新兴文旅业态,丰富多维融合体验,形成拉动引流效应,塑造兴趣消费场景,为未来的文旅产业繁荣和消费活力提升打开了更广阔空间。(向秋)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