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希望你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
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聚集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使命。广大高校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担当使命、善于作为,努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才能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各高校要聚焦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领域,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培养和储备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力量具有深远意义。高校要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思想上着手,把牢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这个“总开关”,引导学生怀有深沉的爱党之心、报国之志,为拔尖创新人才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升敢于担当的思想境界。从创新培养模式着手,聚力强化交叉融合,增强学生交叉学科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潜力,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复合型人才。从构建联培共育生态着手,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产教融合课程,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能力深度对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唯有拥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最终成就一流的事业,确保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各高校要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目标,坚持教师分系列管理,不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从“青年人才”到“战略科学家”的成长梯队,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活力。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顶尖创新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分类指导,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定制化的资源与指导,形成兴趣导向的个性化成才路径,推动育人能力全面提升。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第一资源。广大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为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的创新人才支撑。(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