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日前,十二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要求在9月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这犹如一道集结令,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也让人们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始终树立忧患意识。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的选择,蕴含着从历史纵深中汲取力量的深刻用意。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国防教育从来不只是军事知识的普及,而是一个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工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更是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意识融入国民血脉的系统工程。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筑牢全民心中的国防长城,其意义不亚于建设有形的军事防线。80年前,面对强敌入侵,中华民族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从杨靖宇胃中仅存的草根棉絮,到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决绝,这些刻入民族记忆的故事,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通知要求通过缅怀祭扫、参观主题展览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正是要让更多人懂得,今天的和平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珍贵礼物。
全民国防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模式,让全民国防教育巧妙的融入到人们的心中。通知中提出的普法宣传、先进人物学习、红色故事宣讲、青少年活动、文艺作品创作等多项举措,构成了一个从法治到文化、从课堂到社会、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当军工央企与学校结对共建的创新模式,当《国防公开课》专题节目和国防电影展映,我们正逐渐形成“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教育网络,这种融入日常的养成教育,正让人们对国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青少年国防教育关乎国家未来的安全根基。通知特别强调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举办国防教育系列赛事,这抓住了国防教育的关键群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形成面临多元冲击,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试图消解英雄形象、淡化国防意识。通过军事夏令营、国防知识竞赛、与基层部队互动等形式,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建立对国防的感性认识,比单纯说教更有成效。如今,越来越多学校安排学生参加军事训练营,学生们在体验队列训练、学习军事知识后,不仅纪律性明显增强,更自发组织了“我给边防战士写封信”活动。当国防教育的种子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也必定会为强国强军注入更多青少年的力量。
全民国防教育月的开展,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当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军事安全到网络安全,从有形边界到无形防线,这更需要每个公民都成为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石。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中华民族,比任何人都懂得“忘战必危”的道理。当“全民国防教育月”的各项活动在全国铺开,当抗战精神通过千万种形式传承发扬,我们不仅在构筑当下的国防共识,更在培育未来的安全文化。“一个珍视和平的民族,必须同时是一个懂得捍卫和平的民族。”全民国防教育,正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实践。(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