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紫金e评:涵养好作风贵在“终一生”
2025-08-27 11:49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西藏各族各界代表时指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是要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这根弦。”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唯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终其一生涵养好作风,才能真正做到自律自觉、干净干事,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奋斗篇章。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党员干部作风过硬,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相反,心中滋生不正之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干事创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新时代新征程,既充满光荣和梦想、又遍布风险与挑战,一刻都离不开好作风的保驾护航。开展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作风建设。然而,个别干部却将学习教育视作阶段性任务,认为“过关”了便可松劲歇脚、鸣金收兵。这种心态要不得,如此行径更不可取。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最担心“雨过地皮湿”、最忌讳“只交差不走心”,必须将之作为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好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如此,方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中把伟大事业推进向前。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好作风的背后是坚定的党性,思想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唯有时时学习、日日精进,才能时刻保持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让纪律规矩长存于心,让优良作风如影随形,始终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将作风建设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把理论学习材料常备案头,常学常新,推动“学一时”向“学一世”转变,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联系实际,自觉向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及身边榜样看齐,利用反面典型案例“提神醒脑”、检视自我,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持续跟进学,围绕岗位变动,进一步明确职责要求、言行标尺,同时结合新形势下“四风”的新变种,做好日常“防护”,确保既一心干事又一身干净。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让好作风贯穿始终,就得把作风建设深深植根于造福人民的长期实践中。黄大发埋头苦干36年,在悬崖上凿出“生命之渠”,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用水条件;石光银与荒沙斗争40余年,在沙海里筑起“绿色长城”,将幸福生活带给当地百姓……只有时时坚守为民初心、事事彰显实干品质,才能夯实作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当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扛起担子,下沉一线摸清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将群众的“心上事”当作自己的“上心事”,起而行之、笃行实干,帮助解决“油盐酱醋”的琐事,主动办好“安危冷暖”的实事,在及时回应、紧抓快办中不断砥砺作风。把造福人民作为奋斗目标,围绕教育、养老、托幼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定好时间线、画好作战图,持续发力、稳步推进,努力办成更多可感可及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阮美铃)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