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紫金e评:7亿吨粮食住“新房”,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2025-08-23 10: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夏粮丰收,来自沃野田畴的粮食,“住”进了新型粮仓。从土木粮仓到智慧绿色粮仓,从靠天储粮到智能管粮,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几十年间的粮仓变迁史,也是一部粮食安全的升级史。

粮食仓储设施水平,直接影响着粮食收储能力和粮食储存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从“存得住”到“存得好”。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的粮仓多是简陋的土木结构仓房,有些还是由祠堂、庙宇、民房改建而成,每仓容量仅3万至6万公斤。这种粮仓仅靠自然通风和简单的防虫措施保管粮食,条件差、损耗大、管理不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砖混仓房应运而生。随着国家经济条件改善,使用钢筋混凝土屋架结构的砖混仓房逐渐普及。这种仓房密封性好,防潮、防虫能力有所提升,还配备了简单的通风设备。砖混仓房不仅增加了储粮仓容,还提高了粮食的保管质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

从“安全储”到“保品质”。科学储粮、科技保粮是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1998年前后,我国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粮仓建库高潮。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次建库,不仅建设了现代化的仓房,还配以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的“四合一”储粮技术,标志着我国粮食储存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至2005年间,我国建成了一大批中央储备粮库,显著提升了粮食的储存质量和使用效率。“四合一”储粮技术和气调储粮,控温储粮等技术的运用,改善了粮食储存条件和储存粮食质量,减少了坏粮损失,同时由于实现了低温准低温储粮,保证了粮食品质。

从“人工管”到“智能控”。近年来,采用智慧绿色新技术的新一代粮仓开始建设,国家高标准粮仓的建设标准也逐步完善。新粮仓更加注重智能监控和管理,也更加注重储粮的绿色保鲜和节能环保。同时,气膜仓、新型地下粮仓和楼房仓等新仓型不断涌现。作为粮食储存的新标杆,智慧绿色粮仓配备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对粮食储存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智能粮情监测系统24小时“把脉问诊”,有害生物绿色防治构建起立体防护网,技术升级推动储粮从安全保粮迈向绿色优储新阶段。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粮食物联网体系,粮食仓储能力达到与年度粮食产量相匹配的7亿多吨规模。要不断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科学储粮水平和粮食品质保障能力,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筑牢粮食安全的坚固堤坝。(向秋)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