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举办。开幕式上,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规模连续12年全球最大。
这场全球盛宴中,江苏企业是重要参与者和产业链支撑者。据不完全统计,超30家江苏相关企业亮相,其中约20家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整机新品。
江苏机器人企业的市场表现堪称惊艳。从魔法原子首席执行官吴长征感叹产品交付周期排到30天左右,样机都被订走;到优理奇首席执行官杨丰瑜称企业产品库存全无,最新一代产品未装扮就已被订出;再到云幕智能订单数额相比去年7月翻了十几倍,供不应求……这些企业的火热订单充分展现出江苏机器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智身科技苏州工厂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月产能稳定在千台以上,有力保障了行业实时需求,也预示着江苏机器人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江苏出口工业机器人6.9亿元,同比增长90%,更是直观地表明江苏已成为机器人市场高速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与显著受益者。
在市场需求激增的背后,是江苏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奋进。产业上游的供应链厂家积极扩容产线,苏州卓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下半年产量预计大幅提升,单个客户订单量平均上涨3倍以上;南京因克斯生产线扩大,产量提升约10倍,但仍需应对客户催发货的压力。这种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联动,构建起了江苏机器人产业稳健发展的坚实根基,让产业在面对市场机遇时能够迅速响应,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江苏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产学研“快车道”的助力。数字华夏机器人将应用总部扎根南京,看中的是南京高校众多,能为产品应用软件的研发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让机器人更好地结合客户业务,发挥应用核心价值。智身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宇龙表示,江苏拥有全国领先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能快速响应自研部件的量产需求,实现“从设计到落地”的高效协同,同时产业政策的倾斜也为技术落地提供了沃土,加速了新品的测试与推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让江苏机器人产业既能把握前沿技术趋势,又能将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成绩面前,是更大挑战。实事求是来看,突破“千台门槛”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目前屈指可数,在量产规模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然而,多家整机厂商及产业链企业推出的亿元级新一轮融资被迅速认购,这不仅体现了产业资金、社会资金对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也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支持,让企业能够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打磨和性能提升。
拓展“江”域,“苏”展身姿。从最初的产业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江苏凭借完善的产业集群、强大的制造能力、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机器人产业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江苏机器人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江苏智慧”和“江苏力量”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