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部分行业经营承压,岗位数量增长趋缓甚至萎缩。调整职业路径,投身技能型“蓝领”工作,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应对现实的务实之举。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校毕业生要勇于投身技能型“蓝领”工作,争做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从当前市场需求看,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当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高技能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比如,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紧缺型人才专业矩阵中,排名第一的是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个领域约有4000名相关人才,但行业实际的需求量却高达4万名。又如,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超1.1万亿元,拥有100多万家企业、逾3000万名从业人员,但仍存在超过2000万的用工缺口,其中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供不应求。到企业发展,成为技能人才,舞台宽阔,前程光明。高校毕业生要勇敢地走出象牙塔,选择到企业工作,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创造的新生力量。
从未来发展看,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趋势还会加剧。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就业者素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的崛起,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仍然以专科为主。截至2023年,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有1500余所,而本科职业院校仅为30余所。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有1600万,而本科职业院校的在校生数只有约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失衡,造成现代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少,很难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此,要支持更多高学历毕业生到生产一线,以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身份,帮助企业解决复杂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
从待遇来看,高技能人才待遇稳步提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实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技能人才劳动报酬与工资待遇显著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今年将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做到“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有学历、有能力、有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在“蓝领”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对“蓝领”的偏见与误解自然会逐渐消散。
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着力破除“职业贵贱论”,勇于投身技能型“蓝领”工作,坚持学习技能、提高技能、崇尚技能,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走稳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成为大国工匠,展现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风采。(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