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落实“21条”铁规矩,以正确政绩观激活担当动能
2025-08-07 11:4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8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发布。《规定》从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明晰基层权责等七个方面出台21项举措,对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近年来,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持续减少,基层的资源保障、工作力量不断加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明显提升。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变相变异的形式主义现象仍不断出现,中央层面曝光的典型案例表明,形式主义容易反弹,以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成为通病。中办、国办发布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21条举措,正是直指病灶的“硬约束”,为根治形式主义反弹开出了制度良方。

形式主义何以屡禁不绝?其深层症结在于治理逻辑的异化。个别地方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怪圈,文件层层转发却无实质推进,督查考核重“痕”轻“绩”,数据材料重复填报,政务APP强制下载登录……这些徒耗基层心力的“无谓事务”,本质是扭曲政绩观作祟。当“留痕”重于实效、程序高于结果,基层便陷入“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宝贵精力被形式空转榨干。

“21条”刚性制度重塑治理逻辑,构筑起遏制反弹的长效防线。它如中央八项规定般树立起铁规矩、硬杠杠,文件开门见山、拒绝冗长空话;会议严控时长、杜绝层层陪会;政务APP禁用打卡留痕;创建示范严禁脱离实际的“一阵风”……每条举措皆针对“病灶”精准下刀,以“小切口”设定“硬约束”,压缩模糊空间,为基层划出清晰权力责任边界。这不仅是减负清单,更是向全党宣示:形式主义反弹之路已被制度铁壁阻断。

根治形式主义沉疴,核心在于以正确政绩观激活担当动能。“21条”的终极价值,是推动干部从“唯上唯虚”转向“唯实唯干”。当干部树牢 “以人民为中心” 的初心,就会把目光从 “痕迹” 转向 “实绩”,从 “表面功夫” 聚焦 “群众需求”;当会议文件“瘦身”、督查考核“提质”、数字赋能“减负”,基层干部方能摆脱形式枷锁,将智慧与汗水倾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减负与赋能同频共振,释放的将是治理效能的几何级增长,更多“穿针引线”的巧思将涌现于服务一线,更多“钉钉子”的韧劲将扎根于改革前沿。

形式主义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21条”以制度之力破形式主义反弹之困,其成效系于执行的刚性。唯有各级干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践行正确政绩观,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方能使基层真正轻装奋进,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跑好“最后一公里”。(董宏达)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