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一家纳力新材料公司二期项目北门外,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南苑路东延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条1公里长的“专属道路”,当地专为企业新厂区设备进场而建。“‘围墙外’的事,我们一点不用操心。”公司的领导道出背后真相:企业只管内部研发、生产,“围墙外”的事,政府都替企业贴心解决好了。
或许有人会问,为企业修条不算长的“小路”,不值一提。据报道,这家公司虽是在2022年1月注册成立的“新秀”,但这家公司能量可不小。短短3年时间,该公司不仅在全国、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大奖,去年登上赛迪科创全国独角兽榜单,更以90亿元估值跻身胡润研究院6月底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三年养出一只全球“独角兽”,这样的成长速度引人注目,而其中所蕴藏的服务招法,更值得深入思索。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企业也有自己“成长的烦恼”。企业每天一开门,面临的事项千头万绪。水电、税费、研发、管理、市场、人才……桩桩件件,都需要企业投入精力事无巨细去解决。扬州这家公司从注册到成长,仅用3年时间就“独占鳌头”,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一片新天地,除了企业努力深耕创新外,政府专业、用心的服务,便成了助推企业创新“种子”生根发芽、拔节生长的关键引擎。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05天,特殊用电需求3天内解决,环评受阻时创新实施“承诺制”……每一环节的“及时雨”,都把企业困难化解在“前端”,地方政府的服务专班真正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培育出让企业“可感知”的营商环境,企业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发展。“围墙外”的事不用操心,“围墙内”的科技创新交给企业,把企业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谋发展、促创新的“刀刃”上,做到让企业“不操心”,三年养出一只全球“独角兽”,也就不足为奇。
厚植沃土,“独角兽”方能奋蹄。政府为纳力新材料公司修建“专属道路”,以及企业建设过程中推出的创新环评“承诺制”等,既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为地方营商环境赢得了口碑,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壮大产业“家底”。政府的诚意,换来企业的信任与加码。这家纳力新材料公司不仅将112亿元二期项目落地扬州江都,更主动引荐总投资106亿元的博恒新能源材料项目落户,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5670.7万户。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的“生力军”,尤其需要以更加细致入微的政策举措助企排忧解难,精准预判企业所需,并以“围墙外的事一点不用操心”的担当主动化解难题,为企业长远发展打通制度障碍、提供资源保障。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今天的市场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身怀独门绝技的“独角兽”企业等,都是各地争抢的“香饽饽”。创新能力强不强,就取决于企业活力足不足。企业发展有哪些新特点新需要,政策就要围绕哪里出真招出实招,只要把服务做实做细,就能让更多“纳力”破土而出、疾驰如风。(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