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分别召开部分地方、部分部门单位、中央指导组学习教育调研座谈会。会议强调,坚决克服松劲懈怠、闯关过关思想,努力把学习教育抓紧抓实,防止虎头蛇尾、走过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唯有坚决摒弃“闯关过关”心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把每个环节都抓细抓实,把每项整改都盯紧盯牢,才能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向党内不正之风亮剑,既打响了“攻坚战”的凌厉攻势,更彰显了“持久战”的战略定力。然而,在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之际,一种看似“完成任务”实则贻害深远的“过关”心态,却如沉渣般悄然泛起。个别干部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视为阶段性“考试”,一旦“考完”便万事大吉,可以松劲歇脚、鸣金收兵。殊不知,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决定了它绝非“一次性战役”,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旦滋生“过关”念头,便容易思想松懈、要求降低,不良作风就有可能“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
何以滋生此等“过关”心态?根源在于少数干部政绩观错位,将作风建设这一根本性任务异化为可完成、可计量的“指标”,只图“向上交差”,却忘了向下负责。更深层的则是宗旨意识淡薄,未能真正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作风成效的最高标尺,对“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的本质认识模糊不清。
思想认识深一层,贯彻行动才能进一步。破除“过关”心态,首在思想铸魂,贵在从严修身。思想的淬炼,离不开持续不断地学习滋养。须始终秉持“学无止境”的理念,把强化理论武装、锤炼坚强党性作为终身课题,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准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真正做到“学一辈子、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将铁的纪律规矩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从一顿饭、一杯酒、一张卡等小事小节严起,于毫末之处着力,在关键节点较真,不以“惯例”模糊界限,不以“变通”规避约束,切实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过关”心态不可有,“过硬”标准更不能丢。把“过关”当终点,实则是给自己设了底线;以“过硬”为常态,才是真正的责任担当。拒绝“过关”敷衍,保持“过硬”作风,意味着绝不能以“合格”、“通过”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要以更高的要求自我加压、更严的态度狠抓落实,坚持“过硬才算达标”“一抓就要到底”。必须敢于动真碰硬,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那些令其摇头皱眉的痛点、如鲠在喉的堵点、久拖不决的难点,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严格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限期销号。过硬不过硬,最终更要由群众说了算,常态化开展整改“回头看”,紧盯问题是否真解决、作风是否真过硬、群众是否真满意,对易反弹的“四风”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直至清仓见底,使企图蒙混“过关”者无处遁形、过不了关。
(潘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