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召开。本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共有来自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及13个国际组织的600余名嘉宾参会。
彼此分享,凝聚智慧;深入交流,增进共识。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分享观点、碰撞思想、增进共识。与会嘉宾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发展数字丝路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坚持和平合作,让数字丝路更“平坦”。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在古丝绸之路中得到充分体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使用的不是战马与长矛,而是驼队与善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远洋航海”,依靠的不是坚船与利炮,而是宝船与友谊。从“驼队与宝船”到“0和1”,变化的是形式和载体,不变的是爱好和平、谋求合作的优良传统。建设数字丝路,更需要坚持和平合作,用先进技术弥合“数字鸿沟”,用实际行动铺设“平坦大道”。
坚持开放包容,让数字丝路更“宽阔”。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华文明总的来说展现的是开放包容的姿态,从“涨海声中万国商”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襟怀和气度。“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用好此次论坛的成果,坚持开放包容,努力扩大“朋友圈”,积极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就一定能让数字丝路“越来越宽”。
坚持互学互鉴,让数字丝路更“光明”。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贸往来、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融合交流、互学互鉴之路。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互学才能共进,互鉴才能双赢。在数字时代,你有一项技术,我有一项技术,彼此交换,就都会有两种技术。为此,建设数字丝路,需要坚持互学互鉴,只有这样,才能更从容地应对新挑战,更自信地迈出新步伐,携手抵达光明的未来。
坚持互利共赢,让数字丝路更“通达”。古丝绸之路的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沿线人民共享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从“新基建”在共建国家拔地而起,到 “新技术”让国际贸易更加高效,再到“新场景”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数字“硕果”,让共建国家共享,让广大民众获益。坚持互利共赢,才能塑造持久的合作与开放动力,让数字丝路“四通八达”。
数智赋能丝路,历史启迪未来。从古丝绸之路到数字丝路,是丝路精神的传承弘扬,也是发展理念的时代升华。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秉持丝路精神,加强数字化发展战略对接,推进各领域交流,积聚磅礴合力,就一定能谱写数字丝路新篇章,为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注入强劲动能。(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