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托举残疾人就业 共绘美好生活新图景
2025-07-17 10:2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份政策文件不仅是对第一期三年行动成果的巩固提升,更是对“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生动实践。从第一期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累计164.8万人,就业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精准滴灌”的服务托举背后,是中国构建起更具包容性的就业环境,为8500万残疾人托起“人生出彩”的梦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残疾人群体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温度。行动方案直击痛点,将“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这种转变背后,正是发展理念的一次升级。《方案》提出,完善部门间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按规定推进信息交换共享,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政策从以往的普惠性向精准化转变,精准施策来托举起每一位残疾人的就业未来,这正是“弱有所扶”应有的模样。

我国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是就业帮扶的“硬骨头”。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低收入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强化关心关爱、做好监测帮扶,防止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返贫致贫;另一方面,对其中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村残疾人,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帮扶,引导他们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为此,可以通过来料加工、电商直播带动农村残疾人居家就业,实现“产业造血”来帮扶,而不是简单“给钱给物”,这既让残疾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更好获得社会的尊重,让更多希望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相对于就业,引导残疾群体创业,也是帮助他们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十四五”期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发起了“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带动居家就业超过15000人,帮助了一大批残疾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实现就业增收,可见残疾群体也能成为创业的主力军。《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市(地、州、盟)可设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和扶持政策范围,并提供必要的便利。当残疾人创业打破了空间与体能限制,得以凭借智慧而非体力参与社会分工,让他们在技术赋能中更好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其实正是幸福生活的一种生动体现。

托举残疾人就业,共绘美好生活新图景。残疾人就业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从“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追求,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劳动中赢得尊严,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当城乡各地的残疾人通过稳定就业撑起自己的人生,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故事,更是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生动注脚。“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不仅是庄重的承诺,更是全社会一同努力的方向。(李小丽)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