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地耗”下降,推动发展向新、民生向暖
2025-07-15 11:3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消息: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累计下降15.97%,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这15.97%的下降,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也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动能发生着深刻转变。

“地耗”下降,折射理念之变。曾几何时,一些地方依赖摊大饼、铺摊子的“外延式扩张”,过度追求做增量。可以说是“发展不够,拿地来凑”。然而,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地耗”过高,不仅影响发展的潜力后劲,还会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近年来一些城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聚焦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理念一变天地宽。变粗放为集约、变“摊大饼”为“绣花功”,变外延式扩张为内涵式发展,可以说,理念之变带来了行动之变,也促成了发展之变。

“地”下降,激活发展动能。发展动能强不强,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多少”,更取决于“土地的用法”。盘活存量,“地耗”下降,能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生长沃土,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含“新”量。一些试点城市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盘活了土地,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15.97%的“地耗”下降,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等政策举措合力结出的硕果,不仅提高了发展后劲,也拓宽了发展空间,让高质量发展更加可期。

“地耗”下降,推动民生改善。土地,不仅关系发展之基,也关乎民生之本。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织密公共服务网格,不仅能为高质量发展助力,也能为群众幸福生活赋能。有的城中村将长期闲置的集体产业用地转型为教育产业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有的县整合乡村低效用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有的城市在盘活存量土地中注重传承历史文脉,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雨后春笋般的实践,让“地耗”不断下降,让民生持续向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闲置土地“活”起来、低效用地“高”起来,就一定能让民生事业越来越暖。

“地”下降,推动发展向新、民生向暖。15.97%的“地耗”下降,是不懈努力取得的成绩,也是继续前进的动力。新征程上,要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地耗”上做减法,让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郭雪营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