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中,违规吃喝问题仍占相当比例。这类问题表面看是“舌尖上的小节”,究其根源,思想防线松动、制度执行虚化与监督缺位交织并存。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守住“口腹之欲”关口、刹住违规吃喝之风既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年轻干部锤炼政治品格的“试金石”。
固牢思想防线,远离“舌尖陷阱”。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源于个别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有的将“吃喝联络感情”奉为圭臬,认为“饭桌交际”是职场必修课;有的抱着“吃一顿饭不算啥”的侥幸心理,逐渐从“被动应酬”滑向“主动寻租”。从中央通报的违规吃喝案例中,不乏看到在党校培训期间和学习教育期间顶风作案情况,其共同特征是涉案干部将“吃喝”与“工作”混为一谈,把“纪律”抛诸脑后,把“口腹之欲”当成了“人情往来”,将“酒桌规矩”凌驾于党纪之上。思想防线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闸门”,思想防线一旦松懈,行为底线便形同虚设。年轻干部当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常思“吃喝之害”,常戒“非分之想”,从思想深处筑牢“不想腐”的堤坝,把严的标准刻进日常,在“酒杯交错”前保持清醒,在“盛情难却”时坚守原则,真正远离“舌尖陷阱”。
守牢制度底线,严防“隐形变异”。刹住违规吃喝歪风,严格落实制度是关键。四川、江西、浙江等地推行公务接待“扫码用餐”制度,让公务人员出差就餐通过扫码付费,从源头上斩断“虚开发票”“转嫁费用”的可能;多地探索的“阳光食堂”“公务餐标”等机制,用透明化压缩“暗箱操作”空间,这些制度以“小切口”破题,有效遏制了违规吃喝的蔓延势头。但在一些地方“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在明处在暗处”等隐形变异问题仍时有发生,暴露出有的干部把制度当“稻草人”,执行中存在“宽松软”。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年轻干部作为制度执行的“主力军”,既要当好“守规者”,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如实记录用餐信息,让“制度篱笆”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更要当好“护规者”,对“打擦边球”的变通行为说“不”,让制度“长牙带电”,让违规吃喝无处遁形,守住“舌尖上的纪律线”。
筑牢纠治红线,祛除“歪风邪气”。整治违规吃喝不能止于“抓现行”,更要推动“树新风”。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腐蚀政治生态的“慢性毒药”,其背后往往掩藏着利益输送等问题。党中央坚持对违规吃喝重拳出击,既对反复发作的老问题紧盯不放,又对新形势新动向深挖细查,以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由此可见,纠治违规吃喝,须坚持“破立并举”。一方面要“破”,以“零容忍”态度严查违规吃喝问题,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形成震慑。另一方面要“立”,年轻干部既要当好“监督员”,对身边的“一桌餐”“私家宴”敢于亮剑,也要做好“示范者”,从自身做起践行“简餐简会”,用务实作风带动身边人告别“无酒不成席”的陈规陋习,让清风正气浸润成长之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口腹之欲是小,纪律规矩是大;一时之快是虚,政治本色是实。唯有守住“舌尖上的防线”,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征程上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清廉答卷。
(杨闯)